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
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
净心遥证果,睿想独超禅。
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
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
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注释

  1.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这是一首诗,是作者在皇上前往三会寺时所写,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和对圣驾的追随。
  2. 六飞回玉辇:皇帝乘坐的马车被称为“玉辇”,六飞则代表皇帝出行时的六位侍从。
  3. 双树谒金仙:金仙,指佛门中的高僧,这里指的是两位金仙。
  4. 瑞鸟呈书字:瑞鸟,指凤凰;书字,即书法。凤凰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吉祥,因此用来形容书法之美。
  5. 神龙吐浴泉:神龙吐水为泉,形容瀑布壮观。
  6. 净心遥证果:净心,指内心清净无杂念;证果,即证得真如之果,佛教用语。此句表明作者追求心灵净化,并期望达到觉悟的境界。
  7. 睿想独超禅:睿想,睿智的思考;禅,禅宗修行。此处表达的是作者希望通过深入的思考达到禅宗的修行境界。
  8. 塔涌香花地:塔,通常指佛教塔庙;香花地,即鲜花覆盖的圣地。
  9. 山围日月天:山环绕着日月,形容山峦重叠、景色壮观。
  10. 梵音迎漏彻:梵音,佛教音乐;漏,古代计时器;彻,完全透出。这里描述寺庙内梵乐悠扬,时间仿佛停滞。
  11. 空乐倚云悬:空乐,佛教用语,指超越世俗的快乐与痛苦;倚云悬,形容云彩悬挂天际的景象。
  12. 今日登仁寿:今日,指今天;仁寿,一个地名,可能是指诗作发表的地方。
  13. 长看法镜圆:法镜,佛教中用来比喻智慧或真理的镜子;圆,圆满。此处表达的是诗人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够像法镜一样清晰明亮,圆满无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赞皇家宗教活动的诗歌,体现了唐代对于宗教信仰的重视以及对皇家宗教活动的描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佛法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文化的重视以及佛教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