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
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下面是对诗歌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一、首联:“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 注释:指王氏家族尊贵显赫,其祖先有崇高的地位。
  • 赏析:通过“王氏”这个姓氏,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尊贵血统的家族。而“衡门”,则是一种简陋的门户,这里用来形容隐居的生活状态,强调了王氏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高地位与低调的处世方式。

二、颔联:“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 注释:传达内心的思想和领悟具有实际内容,遵循自然法则可以逍遥自在。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王家子弟对于知识、修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他们不仅追求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更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他们对知识实用性的重视。同时,这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尊重,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三、颈联:“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 注释:学问的领域非常广泛(九流),机巧玄妙之处也各有不同。
  • 赏析:这里的“九流”指的是古代的九种主要学术流派,涵盖了哲学、文学、史学等各个学科领域。而“机玄”则是指事物变化莫测、难以捉摸的一面,强调了学问中深奥玄妙的部分。这两句诗赞美了王氏家族成员在学识方面的广博和精深,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够灵活变通、洞察秋毫的能力。

四、尾联:“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 注释:书法是书法界独一无二的存在,文章则被誉为雄辩之最。
  • 赏析:这两行诗赞颂了王氏家族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其中,“墨场绝”指的是书法艺术中的极致之作,代表了书法的最高境界;“词伯雄”则是指文章写得非常出色,能够雄辩有力。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王氏家族文化才华的敬佩之情,又展现了他们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五、六、七联:“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 注释:平民百姓仰望魏国君主(指曹操),普通百姓期望像谢安一样英明。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历史人物曹操和谢安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君良相的敬仰之情。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以其智勇双全、治国有方而备受后人尊敬。而谢安则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个人品德而被世人所称道。通过这两个历史典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贤君良相的向往和崇拜之情,以及希望效仿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愿望。

八、第八联:“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

  • 注释:接到贤良诏书,随即前往承明宫拜见皇帝。
  • 赏析:这里的“一祗”可以理解为一种谦恭的态度或姿态,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和臣服。而“贤良诏”则是指皇帝发出的嘉奖臣民的命令,通常用于表彰官员们的政绩和德行。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接到诏书后的喜悦之情和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忠诚、对皇帝恭敬的品质。

九、第十联:“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 注释:想要修补国家的过失却力所不及,尊崇儒学地位却还不够高。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无奈。一方面,他看到国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补衮望奚塞”),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虽然有心匡扶国政(“尊儒位未充”),但实际上却很难做到。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也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

十、第十二联:“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 注释:辞去官职退居在七门里的家中,回到乡下过着简朴的生活。
  • 赏析:这里的“七门里”指的是京城中的七个大门附近地区,通常用来指代富贵人家或者官场。而“丘中”则是指乡下的一个自然景观区,代表着宁静、简朴的乡村生活。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生活环境和心态。一方面,他告别了官场的纷扰(“罢官”),选择了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另一方面,他也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归老”),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这种选择既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也展示了他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生活理念。

十一、第十三联:“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 注释:曾经有幸成为前辈的车轮,私下里认为您通达事理。我的行程经过会稽郡,从广陵向东出发。
  • 赏析: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前辈之间的交往和互动。首先,“尝忝长者辙”意味着诗人曾经有幸追随过那些德才兼备的长者(“长者”指的是前辈或德高望重的人,“辙”指的是车迹,比喻前辈走过的道路或影响力),从中受到过教诲和启发。接着,“私谓通”则表达了诗人私下里对那位前辈通达事理的评价(“私谓”是私下里的意思),认为他具备深厚的见识和智慧。最后,“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则描述了诗人自己的行程,经过会稽郡并从广陵向东出发,这一细节描绘了他离开故乡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对王氏家族成员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社会角色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境界。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