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路回中岳,天营接下都。
百灵无后至,万国竞前驱。
文卫严清跸,幽仙读宝符。
贝花明汉果,芝草入尧厨。
济济衣冠会,喧喧夷夏俱。
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抚己贫非病,时来本不愚。
愿陪丹凤辇,率舞白云衢。

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

御路回中岳,天营接下都。

百灵无后至,万国竞前驱。

文卫严清跸,幽仙读宝符。

贝花明汉果,芝草入尧厨。

济济衣冠会,喧喧夷夏俱。

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抚己贫非病,时来本不愚。

愿陪丹凤辇,率舞白云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皇帝在嵩山祭祀天地的场景。下面是对各句子的逐句解释和注释:

  1. 御路回中岳,天营接下都。
  • “御路”指皇帝的御用道路,“回中岳”即返回中岳嵩山。“天营”指天子的军营,“接下都”表示军营靠近京城。
  1. 百灵无后至,万国竞前驱。
  • “百灵”通常指各种鸟儿,这里可能暗指皇帝的随从或官员们。“后至”意为迟到,“竞前驱”意为争相向前开道,表现出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场景。
  1. 文卫严清跸,幽仙读宝符。
  • “文卫”指的是文官卫队,“严清跸”即保持肃静。“幽仙”指隐士或仙人,“读宝符”意味着他们在诵读神秘的符咒或咒语。
  1. 贝花明汉果,芝草入尧厨。
  • “贝花”可能是指珍贵的贝母花,象征吉祥或财富。“明汉果”可能是指某种水果,如苹果,“入尧厨”意味着这些果实被带入了尧帝的厨房,暗示其珍贵性。
  1. 济济衣冠会,喧喧夷夏俱。
  • “济济”形容人多,“衣冠会”指朝廷的盛大集会,“喧喧夷夏俱”意味着不同民族的代表齐聚一堂。
  1. 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 “宗禋”是指向神灵献祭,“神理”指的是神灵的道理或旨意。“刊木”可能是一种仪式或行为,“望川途”意味着人们望着远方的道路,可能指的是通往神灵所在地的道路。
  1. 抚己贫非病,时来本不愚。
  • “抚己”意为反省自身,“贫非病”意味着贫穷并非疾病或缺陷。“时来”,指时机到来,“本不愚”意味着机会来临并不愚蠢。
  1. 愿陪丹凤辇,率舞白云衢。
  • “丹凤辇”是古代皇帝乘坐的车辆,“率舞白云衢”意味着希望能够陪同皇帝一起在云朵上舞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理想状态。

这首《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通过描绘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景,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繁荣和民族团结的景象。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界的元素,如鸟兽、植物、贝花等,又有人文活动的象征,如文武百官、神仙、祭祀仪式等,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繁荣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要灰心丧气,而是应该珍惜时机、把握机遇,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