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
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
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
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
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
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
【注释】
箕山:即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北。箕星主斗柄。古人以箕星为帝王的象征。
倏与飘风度:形容雨势急骤。
南溪:指颍水支流之一的南溪水。
精庐:指精舍,即僧房。
清净理:指佛家所说的“般若”之学。
妙断:即悟透。
意得两契如:意指诗的意境与诗人的心意相合。如,顺。
言尽共忘喻:言尽,语言穷尽。喻,比喻。
观花寂不动:指观赏花时心不旁骛。
闻鸟悬可悟:指听鸟鸣使人心境宁静,可以领悟禅理。
天香:佛教中称花香为天香。这里用以泛指芳香。
淹留:滞留。
【赏析】
《宿箕山精庐》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写诗人夜宿箕山寺,因寺中有僧人而得以入座,并有僧人来与他对坐谈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语言朴实、清新,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喜爱之情,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开头两句写诗人夜晚来到箕山寺,因为寺庙里有僧人而得以入座。“雨从箕山来”,用夸张手法写雨势之大,仿佛从箕山上倾泻而下。接着又写雨后景象,“倏与飘风度”,形容雨势急骤,好像一阵风吹过一样。这两句既写出了雨的气势,也为后面的描绘做了铺垫。
接下来四句描写雨后景色,诗人的视线被吸引到了颍水的美景上。“晴明西峰日”指的是雨后天晴,阳光照耀在西面的山峰上,“绿缛南溪树”则是形容南溪两岸绿树成荫,景色优美。这四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雨后的颍水之美展现在读者面前。
然后诗人又转换了视角,来到了自己的住处——精舍。“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写的是在精舍中遇到了一位真正懂得佛法的僧人,他给予了诗人极大的帮助和指导。这里的“客精庐”指的是诗人自己,而“真僧顾”则是指那位真正懂得佛法的僧人。
接下来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精舍中的修行体验。“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诗人深入地体悟到了佛家所说的清静之理,从而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诗人的心中与佛理相契合,言语之间已经无需多言就能相互理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四句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精舍中修行的体验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自己内心的宁静。“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他观察花朵时心境宁静,聆听鸟鸣时也能领悟到禅理。这里的“寂不动”和“悬可悟”都是诗人对于自然和内心状态的描述。
尾联“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则是对全诗进行了收束。夕阳下的天香让人陶醉,诗人无法离去。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他对于禅宗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朴实、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己修行经历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