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宅枕层岭,春湖绕芳甸。
云甍出万家,卧览皆已遍。
渔商汗成雨,廨邑明若练。
越俗镜中行,夏祠云表见。
兹都信盘郁,英远常栖眄。
王子事黄老,独乐恣游衍。
谢公念苍生,同忧感推荐。
灵越多秀士,运阔无由面。
神理翳青山,风流满黄卷。
揆予谬承奖,自惜从缨弁。
瑶水执仙羁,金闺负时选。
晨趋博望苑,夜直明光殿。
一朝罢台阁,万里违乡县。
风土足慰心,况悦年芳变。
淮廪伫滋实,沂歌非所羡。
讼寝归四明,龄颓亲九转。
微尚本江海,少留岂交战。
唯馀后凋色,窃比东南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创作的五言律诗作品。
第一句“郡宅中斋”,描述了一座位于层岭之上的府邸,其建筑风格独特,宛如云端之巅,周围环绕着美丽的春湖。这里的环境宁静而美丽,让人心旷神怡。
第二句“春湖绕芳甸”,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这里的芳甸指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繁荣和昌盛。
第三、四句“云甍出万家,卧览皆已遍”,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城市景象。云甍是指高耸入云的建筑,万家则指众多家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站或坐,都在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这种繁忙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第五、六句“渔商汗成雨,廨邑明若练”,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渔商们忙碌的身影犹如下雨一般,而官府则显得明亮如练。这里的明若练形容的是官府的明亮和庄重,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第七至第八句“越俗镜中行,夏祠云表见”,描绘了古代越国的风俗和祭祀活动。越俗指的是越地的风俗习惯,镜中行则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夏祠则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人们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进行祭祀仪式,以示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这种祭祀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
第九至第十句“兹都信盘郁,英远常栖眄”,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城市的特点。兹都指的是这个地方,盘郁则形容它地势高峻、环境优美。英远则暗示着这里人才辈出、精英云集。这些优秀的人物常常驻足观望,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并思考自己的人生。
第十一、十二句“王子事黄老,独乐恣游衍”,描绘了王子的生活状态。王子们遵循道家的思想,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他们喜欢独自享受生活的乐趣,尽情游逛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这种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和自由。
第十三至十四句“谢公念苍生,同忧感推荐”,继续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谢公指的是谢安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关心百姓的疾苦并为他们的福祉而努力。他与其他官员一起忧国忧民,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让人们深感敬佩和感动。
第十五、十六句“灵越多秀士,运阔无由面”,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地区的人才济济。多秀士意味着这里有众多的优秀人才,他们才华横溢、德才兼备。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和政策限制等原因,这些人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这让人们深感惋惜和遗憾。
第十七、十八句“神理翳青山,风流满黄卷”,继续描绘了这个地区的山水风光和文化氛围。神理则形容这里的山水景色如同仙境一般美丽迷人,引人入胜;而清风徐来、绿水长流又给这里增添了一份宁静与雅致。黄卷则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书写工具之一,代表着文化传承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让人们深感自豪和骄傲。
第十九至二十句“揆予谬承奖,自惜从缨弁”,表达了诗人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揆予则是指诗人本人,谬承奖则表示自己谦虚地接受他人的赞誉和鼓励。自惜从缨弁则暗示着诗人珍惜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他人的认可和感激之情。这种谦逊和感恩的心态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情操。
第二十一句“瑶水执仙羁,金闺负时选”,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身份地位。瑶水是指清澈美丽的河流,仙羁则形容诗人在这条河流旁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金闺则指华丽的宫室和宫廷,负时选则暗示着诗人曾经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并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这种经历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荣耀和自豪感。
第二十二句“晨趋博望苑,夜直明光殿”,描绘了诗人的工作和职责。晨趋博望苑则意味着他在清晨时分开始前往博望苑处理政务工作;夜直明光殿则暗示着他在夜晚时分仍然坚守岗位为国尽忠职守。这样的工作态度让人们深感敬佩和钦佩。
最后两句“一朝罢台阁,万里违乡县”,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一日之间辞去了官场职务并离开了家乡县境,开始了新的生活旅程。这种离别之情让许多人为之动容并为之感慨。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风貌以及古代社会的风貌。通过对各个场景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国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时代之中感受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