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惨长亭暮,天高大泽闲。
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
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
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

【解析】

“日惨长亭暮,天高大泽闲”:太阳暗淡的傍晚,长长的送别队伍来到大泽。此句中,诗人将离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在风中听到草木的声音,在雪里看到江山的景象。此句中,诗人运用了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既渲染了送别的氛围,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这两句是说,马儿朝着塞外的云彩飞奔而去,人们沿着古老的道路返回。此句中,诗人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今晚,阮家将会欢歌笑语,应该就在竹林之间。此句中,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通过想象友人将在竹林之间欢歌笑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答案】

译文:

夕阳西沉,送别长亭;天空广阔,大泽无边无涯。

风中传来草木的声音,雪中看见江山的景色。

马儿飞奔到塞外的云彩上,人们顺着古老的道路返回。

阮家今晚将会欢歌笑语,应该在竹林之间。

赏析:

此诗写于送张淑归觐叔父时。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日色惨淡,长亭暮霭,大泽茫茫,塞外云起,一片苍茫。第二句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空间图,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接着写送别途中所见的景物。风声、草木声,以及雪中的江山景色都在风中飘荡,可见天地间的寂静和空旷。

第三四句是全诗感情最集中的地方。马儿飞驰向塞外云际,人则随着古道而归。这里既有实写,也有虚写。实写的是马儿飞奔、人归的情景;虚写的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马向塞云去,表示友人即将奔赴战场;人随古道还,表示自己要追随友人而去,共同抗敌御敌。

最后两句想象友人在战场上的欢乐情景,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与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