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
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田园忽归去,车马杳难逢。
废巷临秋水,支颐向暮峰。
行鱼避杨柳,惊鸭触芙蓉。
石窦红泉细,山桥紫菜重。
凤雏终食竹,鹤侣暂巢松。
愿接烟霞赏,羁离计不从。
【注】:
奉和:敬仰、尊崇。
秘书:秘书省,唐时为皇帝起草文书的内官机构。元丞:唐代官职名。
高门:指有地位的人的门户。
履古人踪:效仿古人的言行。
陶元亮:东晋诗人陶潜字元亮(约365年-427),曾任彭泽令,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归田,自号五柳先生。
青云:比喻高远。阮仲容:晋代人阮咸,字仲容(约230-308)。
田园:指隐居的山林。
车马杳难逢:形容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寂寞。
废巷:已废弃不用的街巷。秋水:秋天的水,这里指秋天的景色。
支颐:用手托着腮帮子。向暮峰:面向夕阳。
行鱼:游动的鱼。杨柳:一种植物,多用于比喻离别之情。
石窦:山洞。红泉细:红色的泉水清澈细腻。山桥紫菜重:形容山间桥梁上生长的紫色海带。
凤雏:传说中的凤凰的幼仔,这里指隐居生活如凤凰的幼仔,尚未展翅飞翔。
鹤侣:仙鹤伴侣,这里指隐士的伴侣。
烟霞:指山水云霞之美。羁离:被束缚,不能自由自在地行动。
【译文】:
高门里住着有才学之人,他可以模仿古人的言行。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贤人,他曾经做过彭泽县令却因厌恶官场而辞官回家。
他的诗文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他的诗作《归园田居》中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流传广泛,也影响了世界许多地方的文化发展。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人生、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既有宏大的主题,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他的诗歌创作技巧娴熟,能够将复杂的思想感情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在秋日思念其故居的描写。通过写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全诗以“高门”开头,点明了诗人身份和地位。接着通过描述友人的才子之才以及他们的行为举止,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才华横溢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才能的认可和赞赏。
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他用“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来比喻友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让人容易理解并产生共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人转入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他写道:“田园忽归去,车马杳难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都市喧嚣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无奈和无奈之中的期待。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故居的生活。他写道:“废巷临秋水,支颐向暮峰。”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故居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面对秋水和夕阳,沉思冥想,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和宁静。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与自然的关系。他写道:“行鱼避杨柳,惊鸭触芙蓉。”这句话通过描绘鱼和鸭在水边的互动,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爱护。
诗人总结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看法。他写道:“凤雏终食竹,鹤侣暂巢松。”这句话表示虽然隐居生活看似美好,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因此,诗人呼吁朋友们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