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形貌秽,斋沫入东林。
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字词的解释。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重点把握诗中景物的特点及意象的含义即可。“病来形貌秽”“斋沫入东林”:写自己的病后形象。“斋沫”“东林”:斋戒沐浴后进入的山林,是佛教修行的场所。“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描绘寺院环境清幽,远离尘世纷扰,自己身体孱弱,却心向佛学。“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写芭蕉与荷叶。芭蕉叶宽大而下垂,荷叶大而圆,都为夏初植物的特征。
【答案】
译文:
我病后体态消瘦,像蓬头散乱的枯草;斋戒沐浴以后进入山林,远离俗世纷扰,我的身体虽然孱弱,但心向佛学。
注释:①“病来形貌秽”,形貌:容貌和形体。秽:污浊;丑陋。②“斋沫”,斋戒沐浴后的水珠、水滴,比喻人的泪水。③“东林”,佛教语。指僧众居住的地方,也泛指山林寺院。④“身羸向道深”,身体瘦弱,但心向佛法。⑤“芭蕉高自折”,芭蕉叶子宽大下垂,这里用来形容人憔悴的面容。⑥“荷叶大先沈”,荷叶肥大而圆润,这里用来比喻人的体态丰腴,肥胖。⑦“向道深”:“道”在这里指佛学。
赏析:
首联写自己病后的形象:因病而形体消瘦,面色黝黑,头发蓬松。颔联写自己在山林中的所见所闻:山林中的景色宁静,听到远处传来的诵经声,感觉到自己离世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颈联写自己所处之地:在寺院里,四周的芭蕉和荷叶都是夏天的植物。尾联写自己内心的感受:虽然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但却心向佛法,决心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