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注释】

  1. 客:指诗人自己。
  2. 卷帘:指推开窗帘,让月光进入室内。
  3. 计拙无衣食:比喻才智不出众。
  4. 途穷仗友生:形容在困难时,得到朋友的帮助。
  5. 老妻书数纸:写几封家信给老伴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途生活的抒情诗。诗人以“客”自喻,抒发了旅途中的寂寞和辛酸。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细腻。

首句“客睡何曾著”,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独和寂寥。诗人说自己“客”,即旅人,但并没有感到一丝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著”字,可以理解为“有”,也可以理解为“着”,但更可能是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坚韧。

第二句“秋天不肯明”,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描绘。这里的“秋”字,可以解释为季节,也可以理解为时间,但更可能是一个隐喻,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秋天常常被用来象征成熟、收获和凋零,这里则暗示了诗人的心境:虽然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和热情,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第三句“卷帘残月影”,则是对诗人旅途生活的具体描写。诗人推开窗帘,让月光洒满整个房间。这里的“卷帘”二字,既是一种动作的描述,也有一种诗意的美感。月光洒在窗帘上,形成了一片片的影子,这些影子随着月光的移动而不断变化,仿佛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这画面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

第四句“高枕远江声”,则是对诗人旅途生活的另一个细节的描绘。诗人躺在高高的枕头上,耳边传来阵阵江水的声音。这里的“高枕”二字,既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挫折,诗人选择了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逃避和懦弱。这种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最后两句“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诗人认为自己的才华不足,无法谋得一官半职,因此生活贫苦无依。在这条路上,他得到了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才不至于陷入绝境。这里的“途穷”二字,既描述了诗人的遭遇,也反映了人生的不易。

最后两句“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则是对诗人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诗人的妻子在家中给他写了一些书信,这些书信里充满了对他的思念和关心。这些信件让诗人感到温暖和欣慰,他知道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家人的支持和陪伴。这里的“老妻”二字,既是妻子的形象描述,也是对她深情的一种表达。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旅行者在旅途中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坚韧,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