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乐,似欲慰穷途。
【注释】: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
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乐,似欲慰穷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巴州司户参军后所作,写他离开阆州,向蜀州的山间小道行进的情景和心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作者在山路上所见的景象。“行色”,指行程。“递”,忽现忽隐。“隐见”,指忽明忽暗。“人烟”,指人家炊烟。“无有”与“有时”,说明山路崎岖难行,行人稀少,时隐时现。这些诗句描绘的是一个幽深曲折、人烟稀少的山中道路。
接下来的六句,作者又描绘了他所经历的险峻的山中景色。“仆夫”,指随行的仆人。“穿竹”,指经过竹林。“稚子”,指小孩子。“云呼”,指云中呼号。这两句说,随着仆人穿过竹林,听到小孩儿在云端上呼喊,使人感到十分新奇有趣。“转石”,指山崖上的大石头滚落下来。“惊”,“使……惊恐”。这三句说,山路上飞石滚落,令人惊慌害怕。“姮弓”,传说月宫中有玉兔,因怕射中而用弓射击它。“猱”(niáo),猿猱,即猕猴。“狝(xiǎn)鼯(wú)”,一种能攀援树木、会飞的野兽。这三句说,从山崖上滚下巨石,发出轰鸣之声;猴子和野兽受到惊吓,纷纷跳下悬崖。“真”与“似”都表示“真是”的意思。“真”、“似”二字在这里连用,表明诗人觉得这一切奇景都是值得欣赏的,好像能够安慰自己困厄的路途一样。
此诗前四句写山中景象,中间六句写途中惊险,最后四句写对山中美景的欣赏,全诗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风光的奇特和作者的心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