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
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
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
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

《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立春日的所见所感,通过对田野、溪流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读:

首联“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野堂依偎着竹林,而篱笆边的流水正流向远方的古城。这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次联“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巧妙地通过酒和鸥的形象变化来表达季节的变迁。腊味指的是腊月酿造的酒,而鸥鸟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句诗不仅生动地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还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感受。

颔联“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进一步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日常景象。药草被邻居们采摘,书籍则由小孩子举着。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农村的勤劳和淳朴,也反映了诗人与乡邻之间的亲密关系。

颈联“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则是诗人对自己仕途生涯的反思。白头意味着年岁已高,而趋幕府则表示他曾经投身军幕,追求建功立业。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并未得以实现,这使他深感遗憾。

尾联“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再次强调了与乡邻和朋友的关系。药草的采摘需要邻里的帮助,而书籍则是孩子们喜爱的玩物。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可以感受到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展现,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杜甫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