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清关失险,世乱戟如林。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
芦花留客晚,枫树坐猿深。
疲薾烦亲故,诸侯数赐金。

【注释】

时清关失险: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收复了长安。清关:指潼关。

世乱戟如林:指安史之乱后,唐朝境内战乱频仍,兵器堆积如林。戟:古代的一种长柄兵器。

去矣英雄事:指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天下太平,不再有英雄豪杰之事。

荒哉割据心:意谓唐朝虽平定了内乱,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未改变。割据:指地方势力拥兵自立,不听中央调遣。

芦花留客晚:指秋天芦花飘飞,留宿客人。芦花:一种草本植物。

枫树坐猿深:指在深山中的树林中,可以看见猿猴栖息,而人则无法进入。

疲薾烦亲故,诸侯数赐金:指朝廷为了安抚各地的节度使,频繁赏赐金帛等财物。疲薾(pí zhōu):疲倦,疲惫。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描绘潼关的形势和唐代藩镇割据的局面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首联点题,直叙潼关形势。诗人以“时清”二字开篇,既表明了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又表明了大唐帝国重新获得统一。然而,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世乱戟如林”,揭示了当时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一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把“戟”比作“林”,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战乱频发、兵器堆积如林的惨烈景象。同时,“戟”又是古代的一种长柄兵器,象征着强大的武力和威胁。因此,这一比喻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抒写诗人对时局的看法。这里的“去矣英雄事”是指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天下太平,不再有英豪豪杰为之奋斗。而“荒哉割据心”则是指虽然唐朝实现了统一,但地方上的割据局面却依旧存在。这里的“荒哉”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割据”,表示这种割据局面的荒谬和不合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局面的不满和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统一的愿望。

颈联则是对尾句的进一步发挥。诗人以“芦花留客晚”来描写秋天的景色,而“枫树坐猿深”则用深山中的树林来象征幽静和深远。这两个画面都与诗人所要表达的心境相吻合。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绪。他认为,虽然唐朝实现了统一,但这种统一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相反,他看到的却是一片荒凉和混乱的景象。因此,他对于这种局面感到失望和无奈。

尾联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以“疲薾烦亲故,诸侯数赐金”来表达他对朝廷的担忧和不满。这里的“疲薾”是指疲惫不堪的意思,用来形容朝廷官员的辛苦和劳累;“烦亲故”则是指朝廷官员们为处理各种事务而烦恼不堪;而“诸侯数赐金”则是说朝廷为了安抚各地的节度使,频繁地赏赐金帛等财物。这些词语都暗示了朝廷的腐败和无能。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朝廷的失望和对国家的忧虑。

这首诗以咏史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看法和感受。他通过对潼关的描写、对藩镇割据局面的分析以及对朝廷的批评,展现了他对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个人理想追求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