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
骤看浮峡过,密作渡江来。
牛马行无色,蛟龙斗不开。
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

【注释】:

始贺:开始祝贺。天休雨,上天降下的雨露。还嗟:还叹息、感慨。地出雷,大地生出的雷鸣。骤看:急速观看。浮峡过,急流中的峡谷。密作渡江来,密集的水流形成江面。牛马行无色,牛马在江边行走却毫无生气。蛟龙斗不开:蛟龙在水中争斗却无法分开双方。干戈盛阴气,战争带来阴森的气氛。未必自阳台:未必是从阳台之战而引起的战争。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叹自然现象起头,然后转入对战争的议论。诗中运用了比喻,把雨比作天降的恩赐,把雷比作大地所生的声威,把流水比作渡江而来的力量等。最后两句,诗人用“牛马”和“蛟龙”作喻体,说明战争使万物失去生机,甚至鱼虾也不得安宁。全诗语言简练,比喻精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雨》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此诗写自然界的雨。首联点出了雨从天上降落这一特点。颔联描写雨水在山中迅速流动的景色。颈联进一步刻画雨势之猛,并写出了雨中万物的情状。尾联指出这场暴雨并非来自阳台战场,而是天地间的一种自然现象。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大雨滂沱的画面。

李峤(约645年—约713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初唐诗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四子,太子少师李元纮之子,宰相李峤之父。他工于诗赋,尤擅五律,与杨炯齐名,世称“李杨”。他的诗风清新俊逸,风格雅正,与苏颋、宋之问齐名。其诗多歌咏景物,尤能抓住景物特征,绘声绘形,渲染气氛。其作品多表现宫廷生活,风格绮丽。李峤的五律多有佳篇。如《汾阴行》:“汉武巡游幸汾阴,祠坛灵迹郁光辉。云烟远隔疑难见,仿佛神功觉后知。”《汾阴行》:“帝业兴王道转昌,万国朝宗乐未央。三光回照周京邑,百福同臻圣代长。”《汾阴行》:“玉树琼枝发晓光,金茎银阙映朝阳。九门开锁迎仙仗,五色祥云绕御床。”《汾阴行》:“春风吹拂百花香,日暖阳和百草芳。时序更新桃李艳,岁阳复得土牛忙。”《汾阴行》:“瑶台月殿接天宫,金屋银屏宝瑟钟。花烛彩灯相照耀,舞衣歌扇两相逢。”

李峤的五言诗大多为咏物之作,如《汾阴行》《汾阴行》《汾阴行》《汾阴行》,其中《汾阴行》一诗最为著名。《汾阴行》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古代帝王祭汾阴的故事的描写,歌颂了唐高祖李渊的丰功伟绩。全诗八句,前四句写祭汾阴的仪式场面,后四句写祭奠活动达到高潮的情景。全诗结构严谨紧凑、层次清晰,语言流畅,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