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月三首》(其三)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译文:
在万里之遥的瞿塘峡中,春天到了,上弦月也出现了。它不时地开启黑暗中的窗户,因此月光常常洒满青天。清风拂过,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高悬于天空的明月,仿佛挂在了悲伤的人的脸上。夜晚的天空,如同一只飞翔的大雁,而月亮则像一只归巢的乌鹊。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乌鹊最终会落在江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瞿塘峡中的景象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首句以“万里瞿塘峡”开篇,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为后续的描述铺垫了背景。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六上弦”、“暗室”、“青天”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上弦月的出现以及它在夜晚的明亮与清冷,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诗中“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清风,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平静;将月亮比作泪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独。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则巧妙地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相联系,既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体上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