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注释】
百丈:高高的山。牵江色:把江水拉向天空。湘娥:指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时,崩于苍梧之野,二妃追之不及,遂溺死湘江中。后传说娥皇、女英化为湘水之神。倚:依靠。长嗟:感叹不已。
【赏析】
《祠南夕望》,是杜甫晚年在夔州写的一组诗的标题。这组七绝,作于大历三年(768),诗人流寓梓州期间。夔州为古巴郡地,地处四川东部边远地带,这里山川壮丽,风景秀丽,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佳句,是唐代诗人向往的地方。但夔州一带又多险阻,杜甫在此生活了十年,其间虽有一些成就,但也饱受艰苦。这首诗就是他流寓梓州期间的作品之一。
首联:“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百丈”是夸张的手法,形容山峰的高峻。“牵”,动词,拉的意思。“江色”指江水的颜色。“孤舟泛日斜”是说诗人乘一叶小舟,在江上荡漾。“日斜”即太阳落山的时候。
颔联:“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兴来”即兴致勃勃之时。“杖屦”即手执拐杖,穿着草鞋。“目断”是眼望远方的意思。“云沙”即云气迷漫、沙土飞扬。
颈联:“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山鬼”指湘西少数民族中的巫师,传说他们能通晓天人鬼神之事。“湘娥”指传说中的舜帝的两个妻子,即娥皇和女英。“迷”是看不清楚的意思。“倚”是靠在某物上。“暮花”是傍晚的花朵。
尾联:“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湖南清绝地”是说湖南的山水非常秀丽清新。“万古一长嗟”是说这样的美景虽然美丽但却无人欣赏,只能让人长叹而已。
此诗写诗人流寓梓州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晚年穷愁潦倒、寂寞无聊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