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译文:在寻找合适的诗句时,我深知律诗的韵律规则,书籍摊开占据了整个书桌。
赏析:
诗词原文: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逐句解释:
- “觅句新知律”:寻找合适的诗句,并理解其背后的韵律规则。
- “摊书解满床”:书籍摊开,覆盖了整个书桌。
- “试吟青玉案”:试着吟咏青玉案上的诗句。
- “莫羡紫罗囊”:不要羡慕那些华丽的装束,如紫罗囊等。
- “假日从时饮”:在假期里与朋友一同畅饮。
- “明年共我长”:期待来年能与你一起成长。
- “应须饱经术”:应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
- “已似爱文章”:对文学的喜爱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
- “十五男儿志”:十五岁的男孩应有远大的志向。
- “三千弟子行”:三千弟子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人。
- “曾参与游夏”:曾与古代的游说家夏襄有过交流。
- “达者得升堂”:只有达到一定水平的人才能理解更高深的道理。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诗人对自己儿子的教育理念。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宗武要不断学习,追求更高的学识和修养,同时也鼓励他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诗中还表达了他对儿子未来的期望和信心,相信他能成为一个有志向、有知识、有才华的人。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 (768年),因之前有一首名为《元日示宗武》的作品,故云“又示”。这时宗武年已十五,杜甫已五十八岁,第二年便去世了。这是一首“专言训子之意”的诗,但读此诗却丝毫没有艰涩之感,这主要是因为——它不是一味地指责、训教,而是有肯定,有告诫,有勉励,有希望,巧于引导,谆谆善诱。它不是泛泛空言,而是熟悉孩子,根据需要,并结合这个年龄段所要把握的问题,作扼要的提示,不着痕迹地融人自己的一些观点、经历、体会和对世事的认识,既有针对性,也有普遍性,像“莫羡紫罗囊”的告诫,即或在今天也还有它的现实意义,它不是孤立地就读书谈读书,而是把学习、生活、思想、志向等方面联系起来,去启发一个年轻人如何立志成才,塑造自己,追求人生理想的高度。浅而深,简而丰,亲切而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