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诗句释义:

  • 故里樊川菊:指故乡的菊花,可能是指作者在家乡时所种的菊花。
  • 登高素浐源:形容登上高处,俯瞰清澈的水流源头。
  • 他时一笑后:暗示将来某一时刻(也许是未来),当人们回忆起这段日子时,会微笑一笑。
  • 今日几人存:意指现今能存活下来的人并不多。
  • 巫峡蟠江路:巫峡是长江三峡之一,蜿蜒曲折的山路。
  • 终南对国门:终南山靠近中国的国门,意味着风景优美且具有象征意义。
  • 系舟身万里:比喻长途旅行或远行,形容旅途之遥。
  • 伏枕泪双痕:表示长时间坐着,泪水纵横流下。
  • 为客裁乌帽:为了旅行者的需求,裁制黑色帽子。
  • 从儿具绿尊:为小孩准备绿色精美的酒杯。
  • 佳辰对群盗:良辰美景与盗贼作对,暗指政治腐败。
  • 愁绝更谁论:忧愁到了极点,再也无人可以谈论或分担。

译文:
故乡的樊川之菊,在登高望远之处绽放;那些曾经笑谈的伙伴们,今天还有几人健在?
巫峡的山道曲折蜿蜒,终南山近在眼前,如同国门一般;我系好船,准备踏上万里征程,却不得不伏枕而眠,泪湿双襟。
为旅行之人裁制的黑色帽子,为孩童准备的碧绿酒杯,都是旅途中的必需品。
在这美好的时光,我们却要面对一群盗贼;忧愁至极,似乎无人可与其共话心事。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流寓蜀中期间对家国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友情、生命以及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联“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看到家乡的菊花盛开,站在清澈的水流源头上的情景。这里的“故里”和“樊川菊”不仅指代了诗人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也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颔联“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人们,表达了一种对人世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死离别的无奈。

颈联“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行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既是对旅途艰难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国家分裂和社会动乱的隐喻。

尾联“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则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诗人虽然准备离开自己的故土,但内心的忧伤却难以言表,只能以泪洗面。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它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的反思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