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
诗句注释
1 阑风长雨秋纷纷:阑珊的风雨连绵不断,秋天里秋雨绵绵。
- 四海八荒同一云:天下四通八达的地方都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
- 去马来牛不复辨:马匹和牛不再明显可辨。这反映了战争或动荡导致的混乱局面。
- 浊泾清渭何当分:浑浊的泾水与清澈的渭水难以分辨哪里是清哪里是浊。比喻世事纷乱,真假难辨。
- 禾头生耳黍穗黑:庄稼成熟时,稻穗上长出了像耳朵一样的穗粒。这里指的是农作物丰收,但农民和妻子都没有消息。
- 城中斗米换衾裯:在城中用一斗米就能换得一条被子和一套被褥。这反映了战争或动乱时期物价飞涨,生活困苦。
- 相许宁论两相直:即使双方互相妥协,也难以达到公平公正的地步。
译文
阑珊的风雨持续不断,秋天的雨势愈发猛烈。
天下各地都陷入了战争之中,马和牛都已无法辨识。
浑浊的河水与清水的溪流难以分辨,世界已经颠倒混乱。
庄稼成熟了,然而农夫和他的妻子都无法得到消息。
在城中,人们用一斗米就可以换取一件衣物。
即便双方都做出让步,也无法保证双方利益的平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现状。从“秋雨叹三首”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天细雨的感受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和对国家、人民的忧虑。诗中的“去马来牛不复辨”,通过描述战后世界的混乱景象,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重建家园的期望。此外,诗中的“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对自然和民生的影响,让人深感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