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注释】

洗兵马:洗甲兵。

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出自西域的白环,是何国的宝物呢?又经过层层山岭的险阻,终于找到了那口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隐者不再唱紫芝之歌,文人解写河清之颂。紫芝、河清均为仙草,此处指隐士和文人不再沉溺于声色之中。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农民望着天晴盼望下雨,布谷鸟到处催人播种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淇水边的健壮男子们回家不要偷懒,城南的女子们因思念丈夫而夜不能寐。淇水在今河南省北部。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怎样才能找到能挽动天河的勇士来洗净甲兵,使军队永久不使用武力。安得壮士挽天河:谁能像大禹一样,把堵塞了九河的龙门用神力凿开,使河水畅流无阻?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当时,唐朝的疆域辽阔富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诗人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盛世图景。

“洗兵马”一诗首句即提出疑问,“不知何处”,言外之意是说天下太平,不需要武力了。“白环”、“银瓮”,都是珍宝,这两句是说,这些珍宝不是用来打仗用的。接着二句是赞颂那些隐居的人,他们已不唱《紫芝》这样的曲子了,也不写《河清》这样的颂文了,而是欣赏自然之美,享受田园之乐。“紫芝”、“河清”皆为祥物,这里指隐士和文人不再沉溺于声色之中。三、四句写农人盼雨耕种。五、六句写思妇盼夫归来。“安得”两句是说,如果能找到一位有神力挽河的勇士,那就更好了;但即使有这样的英雄,也用不着他来洗甲兵了。“安得”即“如何”,表示反诘。“天河”,指银河。“挽”,用力拉回的意思。“甲”,铠甲。“兵”,兵器。“长”,永远。“不用”,无须。“天河”是银河,传说中黄河之水可以变天河。诗人在这里借指战争。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十分欣慰。

此诗表现了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和平安宁生活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流畅,音韵和谐,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