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
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
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
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
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寻我草径微,褰裳踏寒雨。
更议居远村,避喧甘猛虎。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

【注释】

贻阮隐居:给阮籍(字嗣宗)寄去的诗。

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陈留地方风气不好,人物辈出不多。

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在塞北得到阮籍,他是他先父的后代。

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知道贫穷才能知道宁静,自己也能保持这种性格。

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邻居的车马进入我的家,院子里长满了荒草。

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他的诗文清新淡泊,接近道家思想,读他的诗很费力。

寻我草径微,褰裳踏寒雨:寻找我藏在草丛中的小径,我撩起衣襟踩着寒冷的雨水来迎接你。

更议居远村,避喧甘猛虎:你还要到偏远的村落居住,远离喧闹的生活。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你的脚可以证明你是箕、颍二山之间的隐士,而你荣华富贵如同粪土。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首联点题,指出阮籍是作者的知己;颔联写阮籍与作者的关系;颈联赞美阮籍的性格与才情;尾联赞扬其人品与志趣。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阮籍高尚情操的钦佩和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此诗以“贻”开篇,表明了赠送之意。首联点明阮籍是作者的知己。颔联交代阮籍得名的原因。颈联赞美阮籍的才气和品格。尾联称赞阮籍的人格和志向。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阮籍高尚情操的钦佩和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这首诗是写给阮籍的,所以首句就点出了题目。陈留,汉献帝时为郡国之一,属兖州,治所在鄄城(今山东鄄城)。这里借指阮籍的故乡。“风俗衰”,指的是陈留一带的社会风尚败坏。“人物世不数”,指的是人才辈出也不常见。这两句从侧面点出了阮籍的出身不凡,并说明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才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

阮籍天资聪颖,博学多闻,年轻时便以“俊伟”闻名。他性格旷达,不拘礼法,崇尚老庄之学,嗜酒能啸,善弹琴,好击筑,因而被人们称为“三余先生”。但他也有傲岸不羁的一面,常常任性而行,不顾及礼法规范。他因不满当时的政治黑暗,常称病不出席朝廷的宴会,有时干脆整天躲在屋里喝酒作乐。

阮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他少年丧父,家境败落,曾一度穷困潦倒。后来,母亲改嫁给太尉司马氏,他才重新回到司马家族门下。然而,由于他性格耿直,不愿阿谀逢迎,因此屡遭排挤打击。建安年间,他曾因醉酒骂曹操而被贬谪到尉氏县令,后又被召回京任中郎将等职。但不久又因参与司马昭废太子曹髦之事受到牵连而被迫离开京城。景元初年(260),他终于被逼出仕,先后担任过骑督、步兵校尉,后来又转任散骑常侍。不过,他的官运并不顺利,很快又因为得罪了权臣而被贬为步兵校尉。景元三年(262),他因醉酒被免职回乡。此后,他就再也没有出来做过官。

阮籍虽然屡经坎坷,但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操,不肯趋炎附势。他一生崇尚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他曾经说:“大人先生为我累也。”可见他是多么厌恶官场污浊。他的《咏怀》诗云:“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闲室生清风。……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举手弄羽管,俯仰复零音……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萧萧瑟瑟林,寂寂无行声;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些诗句都流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阮籍是一个才情卓绝的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即有很高的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曾这样称赞他:“阮籍诗赋尚巧思,诗体多哀调。”所谓“尚巧思”,就是说他的诗歌富于文采,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语言简练含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首联点题,指出阮籍是作者的知己。颔联交代阮籍得名的原因。颈联赞美阮籍的才气和品格。尾联称赞阮籍的人格和志向。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阮籍高尚情操的钦佩和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