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解答时,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不可孤立地分析某一句诗。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其内容主要是追忆往昔在洛阳与亲友的往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一)

①遣兴:即“即事”,指诗人因某种原因而作的诗。⑤相追攀:相互交往、往来。②游南山:即“东游洛下”之“游洛下”。③朱颜:红润而美丽的脸色。

【译文】

昔日在洛阳时,亲友互相来往。

送客人到东郊道上,自己则遨游至南山。

烟尘阻断了长河水道,树羽被飞到成皋间。

回头望去,载酒之地已难寻,难道没有一日能重来?

丈夫应贵壮健,悲痛悲伤非红颜。

【赏析】

首联两句,诗人回忆往昔与朋友相聚洛阳的情景。洛阳,古都,诗人曾经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因此,当他在洛阳与友人分别时,不免产生留恋之情,所以诗人说:“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这两句是第一层意思,为下面写离别之情铺垫。第二联两句,写诗人送客后自己在洛下游玩之事。“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送客东郊道”是指诗人送别友人去洛阳东郊的路上,而“遨游宿南山”则表明诗人在洛阳逗留下来,在南山游玩。这两句诗既点出诗人是在洛阳游玩,又暗示了诗人对洛阳的依恋之情。第三联两句,写旅途中所见。“烟尘阻长河,树木入成皋”。“烟尘”指战乱带来的烟尘。“树羽”指树木被砍伐殆尽。这两句写诗人在洛阳东行途中所见到的景象。洛阳一带战争频繁,到处是硝烟弥漫,草木凋零,道路险峻;而“成皋”则是洛阳附近的一个县名。“树羽成皋间”,说明诗人是在洛阳附近地区行进的。第四联两句,写诗人对洛阳的回忆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这两句意思是诗人回首往事,想起那些曾经与他一起喝酒作乐的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思念之情。“岂无一日还”的意思是“难道不能有一天回来吗?”这是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第五联两句,写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丈夫”是指有作为的男子汉;“壮健”、“惨戚”、“朱颜”分别是强健的身体、悲伤的表情、红润的脸色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应当追求健壮强健的身体,而不是悲伤愁苦、衰老颓败。最后两句是全篇的总结。前四句诗人都在写自己对洛阳的眷恋之情,但这种感情并非出于个人的私心,而是有其客观的原因:一是洛阳是他长期居住的地方,他在这里生活过,熟悉这里的人,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二是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朋友,这些朋友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他不得不离开这里,这种感情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这种感情的表白:我虽然离开了洛阳,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再回来的。

【参考译文】

以前我在洛阳的时候,亲友们相互拜访往来。

送走客人后我来到东郊大道边,继续游览到了南山。

战火阻隔了长江大河的道路,树木也被砍伐光了。

回望过去我们饮酒作乐的地方,难道就没有一天能够回来吗?

男人应当追求强壮健康,悲痛悲伤不是红润的面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