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飘胡雁,惨澹带砂砾。
长林何萧萧,秋草萋更碧。
北里富熏天,高楼夜吹笛。
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

《遣兴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组作品作于天宝八载(749年),当时杜甫被俘,远离亲人,身处他乡。诗中借古喻今,感叹遇知音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和希望早日团圆的愿望。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朔风飘胡雁
  • 描述环境与氛围:诗中的“朔风”指北风,“胡雁”则是在塞北生活的雁群。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北风吹拂、胡雁翱翔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孤独的氛围。
  • 象征意义:胡雁象征着北方的生活,可能暗示着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 情感表达:通过“惨澹”一词,诗人传达出内心的凄凉与无助,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1. 惨澹带砂砾
  • 自然景象描述:“惨澹”形容天色昏暗,给人以阴郁的感觉;“砂砾”则是指地上的碎石,两者结合,形成了一个荒凉而冷清的景象。
  • 象征意义:砂砾可能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暗喻诗人在异地的艰难处境。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 长林何萧萧
  • 自然景象描述:这里描述的是一片树林,萧瑟的声音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象征意义:长林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时间的流逝,萧萧声则增添了一种悲凉之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长林萧萧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1. 秋草萋更碧
  • 自然景象描述:秋天的草地,绿色的草叶更加茂密。萋萋意味着茂盛,碧绿则形容草地的颜色。
  • 象征意义:萋萋和碧绿都是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生命力。
  • 情感表达:通过这种对比鲜明的自然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1. 北里富熏天
  • 场景描绘:北里的豪华和奢侈在这里被描绘为一种烟雾弥漫的景象,象征着富贵和繁华。
  • 象征意义:北里的富熏天可能隐喻了诗人所处的政治环境的复杂和险恶,也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奢华生活的不屑一顾。
  • 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享受的淡泊和对于高尚理想的坚守。
  1. 高楼夜吹笛
  • 场景描绘:夜幕降临,高楼之上传来悠扬的笛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象征意义:高楼象征着高处不胜寒的境地,笛声则是一种哀婉的旋律,二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离别的痛苦。
  1. 焉知南邻客
  • 提问方式:这里的“焉知”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未知情况的好奇。
  • 象征意义:南邻客可能象征着远方的友人或亲人,他们的境况如何成为诗人关注的焦点。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安危的担忧和对亲情的牵挂。
  1. 九月犹絺绤
  • 时间与季节:九月通常指的是深秋时节,絺绤则是指葛布做的细称絺和粗称绤,即夏衣和冬衣。
  • 象征意义:深秋时节仍然穿着夏装,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无知或无视,也表达了他对季节变化无常的感慨。
  • 情感表达: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无知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规律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遣兴五首》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非凡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