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越王楼歌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注释:
- 绵州州府何磊落:绵州,即今天的四川省绵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磊落”形容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地势开阔。
- 显庆年中越王作:显庆,唐朝的年号之一,约公元657年至661年。“越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绵州(今绵阳)建了一座越王楼,以纪念自己的功绩。
-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孤城,指孤立无援、自成一体的城池。“西北”是方位词,表示位置。“高楼”是指高大的建筑。“碧瓦朱甍”形容楼的外观颜色鲜艳,有红色和绿色。“照城郭”是指这座高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壮观。
-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楼下长江百丈清”指的是在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的江水。“山头落日半轮明”则是说太阳在山头落下的情景,阳光照射在山上,形成半圆形的光亮。
-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们在这里欣赏着君王的遗迹,这些遗迹已经成为了永恒的记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越王楼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首句“绵州州府何磊落”开篇点题,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显庆年中越王作”交代了越王楼的历史背景,让读者了解到这座楼的由来。然后“孤城西北起高楼”描述了越王楼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景象。接下来“楼下长江百丈清”则描绘了江水的清澈和美丽。最后两句“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和对永恒记忆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热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