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
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
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籯。
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
【解析】
“经”是题目。第一句“汉室鸿儒盛”,汉室是指汉朝,鸿儒指博学之士;第二句“邹堂大义明”,邹,即春秋时孔子的弟子曾参字子舆,曾子之门人三千,号称邹国,这里指代儒学家或儒家学说,堂,指讲学之处,大义指儒学的基本道理;第三句“五千道德阐”,“五”,指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五千道德”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阐指阐明;第四句“三百礼仪成”,“三”,指儒家礼仪制度中的三个基本规范,包括祭祀礼仪、宾客礼仪和丧葬礼仪,“礼仪成”即礼仪制度建立起来。这四句是说:在汉朝时代儒家学说十分兴盛,孔孟之道十分明晰。
第五至第八句“青紫方拾芥”,“青”“紫”都是古代朝廷官员所穿的官服颜色,“方”“拾芥”都表示数量少,“青紫”与“拾芥”形成反衬,意在表现当时儒士们地位卑贱,受宠幸的人多得就像地上的芥菜一样。“黄金徒满籯”,“黄金”指金条银锭,“满籯”指装满,用来形容权贵们财富之多,与“青紫方拾芥”相映成趣。这几句的意思是: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们,虽然富贵至极,可他们心中却毫无仁义之心,只是一味地追求财货。
最后两句“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谁”是疑问词,“逸辩”指杰出的才能和辩才,“重席冠群英”意为受到众人尊崇,这里指受到众人的推崇。这两句的意思是:那些有杰出才智和口才的人,虽然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却没有真正懂得儒家的道德和礼仪。
【答案】
经
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
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
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籯。
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儒学衰微之作,诗中对儒学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揭示。全诗共八句,每句皆以数字开头,中间用一二字点出主旨,结尾处再以数字收束。首句“汉室鸿儒盛”,汉室即汉朝,鸿儒指博学之士,表明作者认为儒学在汉代时期非常盛行,其影响力巨大。第二句“邹堂大义明”,邹堂指的是儒家的讲学场所,大义指儒学的基本道理,表明作者认为儒家的基本道理非常明确清晰。第三句“五千道德阐”,五千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体系核心,道德指伦理道德,阐指阐明,表明作者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得到了很好的阐述。第四句“三百礼仪成”,三百指的是儒家的礼仪制度中的三个基本规范,礼仪指礼节仪式,成指建立起来,表明作者认为儒家的礼仪制度已经建立起来。这四句是说:在汉朝时代儒学十分兴盛,孔孟之道十分明晰。
第五至第八句“青紫方拾芥”,“青”“紫”都是古代朝廷官员所穿的官服颜色,“方”“拾芥”都表示数量少,“青紫”与“拾芥”形成反衬,意在表现当时儒士们地位卑贱,受宠幸的人多得就像地上的芥菜一样。“黄金徒满籯”,“黄金”指金条银锭,“满籯”指装满,用来形容权贵们财富之多,与“青紫方拾芥”相映成趣。这几句的意思是: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们,虽然富贵至极,可他们心中却毫无仁义之心,只是一味地追求财货。
最后两句“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谁”是疑问词,“逸辩”指杰出的才能和辩才,“重席冠群英”意为受到众人尊崇,这里指受到众人的推崇。这两句的意思是:那些有杰出才智和口才的人,虽然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却没有真正懂得儒家的道德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