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和答王定国书》中的一首,下面是逐句释义: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注释:

  • 风壤:指风土、气候等环境条件。瞻唐本:指的是欣赏唐代的文化或风景。
  • 山祠:指山中的神庙。阅晋馀:指在游览过晋朝之后。
  • 水亭:指水边的亭子。开帟幕:打开帷幔,即打开帐篷。
  • 岩榭:指山间的亭子。引簪裾:指引领着衣襟。
  •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描述的是山林中绿色苔藓不多,黄色柳树稀疏的景象。
  • 菱苕(liú zi):一种植物,像菱角一样长在水面上。皎镜:明亮的镜子。金碧:指金银色彩装饰,这里泛指华丽的装饰。
  • 翰苑:指翰林院,古代皇家文学机构。声何旧:声音多么古老,表示对过去文化的怀念。
  • 宾筵:指宴请宾客的座位,也比喻宴会。醉止初:喝醉了停止喝酒。
  • 中州:中原地区,特指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辽雁:指北方的辽国使者。系边书:写信给边境的军队,传递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通过描写晋祠和洛阳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晋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及对洛阳景色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