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注解】
东西那:哪,何处。碍:阻碍、障碍。出处:来去。岂虚心:不是虚空的心,指不自私自利,不为私利。晓入洞庭阔:早晨进入洞庭湖,湖面开阔。暮归巫峡深:傍晚回归巫峡,山谷幽深。渡江随鸟影:乘船顺流而下,随着鸟儿的影子前进。拥树隔猿吟:站在树上,隔着树林听着猿猴的叫声。莫隐高唐去:不要去高唐隐居。枯苗待作霖:等待天降甘霖。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洞庭湖和巫峡间的行踪。首句用“东西那有碍”表明诗人游踪无阻。次句点出“出处岂虚心”,表明诗人不慕名利,不贪富贵,为国为民而奔走,这是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来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在洞庭湖和巫峡间的行踪。早晨,诗人乘船来到宽阔的洞庭湖上,傍晚,又回到深邃幽深的巫峡中去。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行程之远,也写出了他的行踪之急。五、六两句写诗人乘舟顺水而下,一路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诗人顺流而下,看到两岸的景物越来越美,不由得想起《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诗人把“秋风”、“洞庭波”与自己“顺流而下”的行踪联系起来,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七、八句写诗人登岸后所见到的景象。他走到岸边,登上大树,听到远处传来猿猴的鸣叫。这一句是说,诗人在欣赏美景时,没有忘记关心国家的命运。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莫隐高唐去”,是告诫那些隐居的人不要逃避现实,要关心国家命运;“枯苗待作霖”,是说自己为国家担忧,盼望天公作主,及时降雨,使庄稼得到雨水滋润而茁壮成长。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和关心百姓疾苦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