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起望山色,水鸡鸣蓼洲。
房星随月晓,楚木向云秋。
曲渚疑江尽,平沙似浪浮。
秦原在何处,泽国碧悠悠。

晓望

解析杜甫《晓望》的诗意与情感

  1. 诗句翻译
  • “白帝更声尽”意指天边日出,旧时钟声已绝。
  • “阳台曙色分”描绘了清晨时分,曙光从远方透入的景象。
  • “高峰寒上日”形容高耸山峰之上,初升的阳光如霜雪般清冷。
  • “地坼江帆隐”描述江面上帆船在晨风中消失不见。
  • “荆扉对麋鹿”表现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孤独感。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唐代宗大历二年 (767)秋。
  • 流寓地点:杜甫当时流寓于夔州瀼西。
  1. 诗歌赏析
  • “地坼江帆隐”中的夸张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
  • “天清木叶闻”通过听觉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1. 关键词解释
  • 【晓望】:早晨起来眺望。
  • 【白帝】:位于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 【楚门山】:位于重庆奉节,因形似屏风而得名。
  • 【阳台】:传说中的地名,此处借指远方。
  1. 注释及译文
  • 注释:此诗为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所作。
  • 译文:白帝城的钟声响起后,阳台上的曙光逐渐散开;高高的山峰沐浴着早晨的阳光,江面帆船的影子已经消失。我站在简陋的茅屋前,面对着麋鹿等野生动物,内心感到孤独无依。
  1. 赏析与感悟
  •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杜甫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 尾联反映了诗人流离失所、孤身一人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其对时代动荡和个人不幸的深刻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