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新命诏初行,才是孤魂寿器成。
黄壤不知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
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骛归来月正明。
多少四年遗爱事,乡闾生子李为名。

杜牧的《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得知处州新任命令后的感慨,表达了对官场变迁和人情冷暖的感受。全诗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紧扣主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缙云新命诏初行
  • 缙云新命诏初行:这里的“缙云”指的是浙江缙云县,而“新命诏初行”则是指新的命令刚刚发布。这句诗描绘了新的任命刚刚开始实施的情景,暗示着官场的变动和人事的更新。
  • 才是孤魂寿器成:这里“才”表示刚刚,“孤魂寿器成”则意味着新任命的官员刚刚成为一位孤魂,即将开始他的仕途生涯。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官员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官场沉浮的感慨。
  1. 黄壤不知新雨露
  • 黄壤不知新雨露:这里的“黄壤”指的是黄泉之地,也就是死后的世界。“新雨露”则是指新的恩泽和机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已经去世的官员的命运感到遗憾,他们未能享受到新任命带来的利益。
  • 粉书空换旧铭旌:这里的“粉书”指的是金粉诏书,即皇帝的圣旨。“旧铭旌”则是指旧有的官位和名号。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员们生前未能充分展现才能和贡献,死后却又需要依靠旧有的身份来维持生活的无奈和悲哀。
  1. 巨卿哭处云空断
  • 巨卿哭处云空断:这里的“巨卿”指的是古代忠臣范式,他是汉代的一位著名人物,以忠诚和友情著称。“哭处”则是指他曾经居住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忠臣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中那些因忠诚而被冷落甚至遗忘的现象的担忧。
  • 阿骛归来月正明:这里的“阿骛”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荀攸,他是一位聪明才智过人的人物。“归来月正明”则是指他回到故乡时的景象。这句诗寓意着诗人对于那些虽然才华横溢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得到重用的人的同情和理解。
  1. 多少四年遗爱事
  • 多少四年遗爱事:这里的“遗爱事”指的是遗留下来的恩惠和好事。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的一些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他可能回想起过去自己在官场上的一些经历,以及那些给予他帮助和支持的人们。
  • 乡闾生子李为名:这里的“乡闾”指的是家乡和邻里,“生子李为名”则是指有了孩子,并且以“李”作为自己的姓氏。这句诗寓意着诗人对于自己家族荣耀的自豪和满足。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中人们为了名利而放弃亲情和传统的不满和批判。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处州新任命令和新上任官员的描写,展现了官场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暖。诗人通过对比新旧官员的命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官场沉浮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友情和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倡导。
  •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具有独特之处。首先,它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新任命的官员比作孤魂寿器,将死去的官员比作黄壤中的新雨露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其次,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采用了分节的形式,每节都有独立的主题,但又能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结构不仅使得诗歌更加紧凑和精炼,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官场和个人命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反映,更是一种对整个时代的思考和批评。因此,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其价值,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有其独特的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