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思上党三年战,闲咏周公七月诗。
竹帛未闻书死节,丹青空见画灵旗。
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
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闲适的吟咏中所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一幅战争与和平并存的画面。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1. 因思上党三年战,闲咏周公七月诗。
  • “因思”:因为思考。
  • “上党”:指的是山西上党地区,这里可能是一个历史背景,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战役或事件。
  • “三年战”:表示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
  • “闲咏”:闲暇时吟咏。
  • “周公”:指周朝的政治家周公旦。
  • “七月诗”:指《诗经》中的《七月》篇。
  • 注释:诗人回忆起上党地区曾经发生的长期征战,同时也在空闲的时候吟咏《诗经·七月》中的诗句。
  1. 竹帛未闻书死节,丹青空见画灵旗。
  • “竹帛”:古代用竹简和丝绸记录文字,泛指书籍。
  • “未闻”:未曾听说过。
  • “书死节”:以身殉国,不屈不挠地捍卫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 “丹青”:古代绘画常用颜色来描绘形象,这里指代绘画艺术。
  • “画灵旗”:通过绘画来纪念英勇牺牲的英雄们。
  • 注释:虽然书籍和绘画都没有记载下那些为国家而死的人的故事,但他们的精神和形象依然被后人铭记。
  1. 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
  • “萧条”:形容荒凉、萧条。
  • “井邑”:古代城市的居民区。
  • “如鱼尾”:比喻国家或地方的形势如同鱼尾一样脆弱。
  •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用来比喻战争。
  • “识”:认识。
  • 注释:国家的繁荣景象就像鱼尾一般难以维持,而战争中的刀光剑影则如同虎皮一般显眼。
  1. 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 “一麾”:古代的一种官职标志,这里可能是指军队的指挥旗帜。
  • “东下计”:向东撤退的策略。
  • “莫笑”:不要笑话。
  • “秋浪”:秋天的波浪。
  • “碧参差”:形容波涛的颜色像绿色的玉石一样美丽且参差不齐。
  • 注释:不要嘲笑我军向东撤退的计划,那满江的秋水波澜壮阔,碧绿且层次分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感受,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