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径山为小师,千年僧行众人知。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
劝君莫厌江城客,虽在风尘别有期。

诗句如下:

曾与径山为小师,千年僧行众人知。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    
劝君莫厌江城客,虽在风尘别有期。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与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曾与径山为小师”:这里的“径山”指的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是唐代著名禅宗寺院。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曾在径山修行,成为那里的一个小和尚,体现了他对佛教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尊敬。

  2. “千年僧行众人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僧人修行时间的感慨,强调了他们的戒律和修行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这种修行对于出家人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

  3. “夜深月色当禅处”:描述了夜晚的宁静场景,月光成为了修行者冥想的最佳伴侣。在这里,“禅处”意味着一个静谧、适合修行的地方,强调了夜间修行的重要性和价值。

  4. “斋后钟声到讲时”:这里提到“斋后”,即吃饭后的休息时间。钟声作为寺庙中的一种仪式性声音,常常用来提醒僧侣们进行早晚课诵。这里的“讲时”可能指的是僧侣们在饭后来讨论佛学教义的时刻。

  5. “经雨绿苔侵古画”:描述了一个被雨水侵袭的画面,绿苔爬上了古老的画作,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自然界对文物的侵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6. “过秋红叶落新诗”:秋季的红叶飘落,为这个季节增添了一抹诗意。在这里,红叶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可能隐喻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同时,诗人还提到了新的诗歌创作,这表明他不仅欣赏自然之美,还注重文化修养和艺术表达。

  7. “劝君莫厌江城客”:这句话是对读者的忠告,鼓励他们不要因为身处喧嚣的城市而感到厌烦或不满。通过将城市生活与修行相比,诗人强调了即使在繁华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8. “虽在风尘别有期”:这里的“风尘”指代世俗的生活和环境。诗人表达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也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暗示着他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独立性和超脱感。

这首诗通过对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每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哲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