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辀。
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
不爱事耕稼,不乐干王侯。
四十馀年中,超超为浪游。
元和五六岁,客于幽魏州。
幽魏多壮士,意气相淹留。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处士拱两手,笑之但掉头。
自此南走越,寻山入罗浮。
愿学不死药,粗知其来由。
却于童顶上,萧萧玄发抽。
我作八品吏,洛中如系囚。
忽遭冀处士,豁若登高楼。
拂榻与之坐,十日语不休。
论今星璨璨,考古寒飕飕。
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钩。
武事何骏壮,文理何优柔。
颜回捧俎豆,项羽横戈矛。
祥云绕毛发,高浪开咽喉。
但可感神鬼,安能为献酬。
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胡为去吴会,欲浮沧海舟。
赠以蜀马棰,副之胡罽裘。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诗句原文: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注释:
- 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輈。
注释: 指处士拥有儒学的才能,可以带着车去旅行。
- 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
注释: 坛宇广阔而庄重,符彩飞扬且颜色鲜明。
- 不爱事耕稼,不乐干王侯。
注释: 不喜爱从事耕作和伺候王侯。
- 四十馀年中,超超为浪游。
注释: 在四十多年的时光里,过着无拘无束的漫游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在开成元年(836)秋所作,当时他正在洛阳任职八品官职。诗中的“处士”即指诗人自己,他以处士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比处士的生活态度与普通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独特见解。
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处士的形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处士有儒术”便点明了主题人物,表明其有着高尚的学识。接着,“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形象地描绘了坛宇的庄严以及符彩的艳丽,进一步烘托出处士的儒雅气质。然而,“不爱事耕稼,不乐干王侯”则揭示了处士内心的淡泊与独立,不追求世俗的名利。
最后两句“四十馀年中,超超为浪游”更是强调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当下逍遥自在生活的满足。结尾“却于童顶上,萧萧玄发抽”以幽默的语言结束了对处士形象的刻画,使得整首诗歌既显得风趣又充满了哲理。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独到的人生感悟。它不仅是一首咏史之作,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