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恍三闾魂,悠悠一千古。
其冬二凶败,涣汗开汤罟。
贤者须丧亡,谗人尚堆堵。
予于后四年,谏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
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如何干斗气,竟作炎荒土。
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

【注释】

李甘:唐代诗人。这首诗是诗人自述其生平的诗作。“恍恍三闾魂”,屈原在楚国被放逐时,曾到汨罗江边,面对滚滚流水,心潮澎湃,写下著名的《离骚》。后来人们把这种感情称作“三闾悲”。“悠悠一千古”,意思是说屈原的遭遇,像千年一样,流传至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被流放到江南一带,忧愤交加,投汨罗江而死。“二凶败”指楚顷襄王宠信奸臣子兰、李园,导致顷襄王被逼自杀。“贤者须丧亡,谗人尚堆堵”,意思是贤能之人也难免遭难丧命,而那些谗毁贤良的人仍然得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顷襄王死后,秦国派兵攻楚,楚怀王被迫迁都,大臣们纷纷逃散,屈原担心国家危亡,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予于后四年”,指的是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李甘四十六岁那年。当时朝廷正推行新法,宪宗意欲重振国威,但因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改革遭到重重阻碍。“谏官事明主”,李甘曾任谏议大夫,为宪宗进言,但因触犯宦官,被贬为江州司马。“常欲雪幽冤”,意思是常常想为民伸冤,“于时一裨补”,意思是在这个时候也曾帮助弥补过失。“拜章岂艰难”,意思是奏章上疏,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胆薄多忧惧”,意思是胆子很小,因此忧虑重重。“如何干斗气,竟作炎荒土”,意思是如何敢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最后落得身死荒野的下场。“题此涕滋笔”,意思是写这首诗,泪水浸润了笔墨。“以代投湘赋”,意思是用这首诗代替《哀郢赋》。《哀郢赋》是屈原投江自尽前所作辞赋。

【赏析】

这首诗是李甘自叙平生事迹及政治见解的一篇政论文章。诗的首联总括自己一生经历的变故,感叹屈原的遭遇和自己的遭遇一样,都是千古遗恨;颔联抒写作者在政治上受打击、迫害,贤良之士遭殃的感慨;颈联说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却遭到诽谤诬陷;尾联说自己虽多次上书劝谏皇帝,但始终得不到重用,终于含冤死去。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对正直人士遭受迫害的同情。

李甘是唐朝一位很有才能的谏议大夫。宪宗时期,他因直言进谏而屡遭贬斥。他在这首诗中,回顾了自己坎坷不平的一生,抒发了对正直之士的同情,对当权的宦官集团的愤慨。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表现了作者坚持正义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