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程歇九秋时,漠漠芦花拂浪飞。
寒浦更无船并宿,暮山时见鸟双归。
照云烽火惊离抱,剪叶风霜逼暑衣。
江月渐明汀露湿,静驱吟魄入玄微。

【注释】

一帆程:一只船。程:行程。

漠漠芦花:茫茫的芦苇。

寒浦:寒冷的水边。更无:再也没有。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剪叶风霜逼暑衣:秋风凛冽,吹拂着叶子,逼迫着人穿上御寒的衣服。

玄微:玄妙、微妙。

【赏析】

《秋日泊浦江》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以“泊”字开篇,紧扣秋景,首句写停船之久,次句描写晚泊江上所见之景,第三四句描绘船上生活,最后两句写江天暮色和作者的归思。全诗构思新颖,用语简练,情致幽雅。

首联起笔突兀,落笔生姿。诗人在秋天,停船于浦江之上,久久不能启航,这是由于天气太冷的缘故。“一帆程歇九秋时”,点明停船的时间是秋季,并且是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九秋”即深秋,“程”是行程的意思。诗人把停船的时间定在这个季节,并说明停船的原因是天气太冷了。这样就把时间、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给下面进一步描绘景色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一句还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感和旅途的艰辛,为下面的景物描写作了有力的烘托。

颔联紧承“寒浦”。浦江边上没有船只可以宿泊,只有山岭上的鸟儿,傍晚时成双地飞回巢穴。这两句诗写得十分传神,生动而形象地把浦江边上的环境写得如在眼前,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浦江边上的情景。诗人用“寒浦”来表现浦江的寒冷,用“暮山”来形容夕阳西下的山峦,用“鸟双归”来表现山野中的景象。这些词语都极其准确地勾勒出了浦江边上的自然风光。“寒浦”、“暮山”两个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名词。“寒”字和“暮”字分别修饰“浦”和“山”,这就使浦江边上的自然风光更加具体化了。“更无”、“时见”两词,分别修饰“船并宿”和“鸟双归”,这就使浦江边上的自然风光更加生动化了。

颈联写船上的生活。这里,诗人通过烽火与剪叶这两个比喻,把舟中的生活写得非常凄清。“照云”三句写船上的烽火。烽火是边防报警的信号,诗人在这里说“照云惊离抱”,意思是说,烽火映红了天空,连诗人自己的内心也在被它所震撼,从而感到离别之苦。“剪叶”三句写船上的风霜。诗人把秋风比作无情的剪子,把风霜比作刺骨的利刃,从而表现出他忍受严寒的艰辛。这两句诗把船上生活写得十分凄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尾联写江天暮色和作者的归思。前面四句写了停船停泊的情景和船上的生活,现在就要结束全诗了。诗人把目光投向远方,看到江面上逐渐明亮的月亮,听到江边的芦花沙沙作响的声音。这时,诗人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静”字点出这种感受是在静静地观赏江天夜色的时候产生的,“驱”字则表示诗人正在努力排除各种杂念,专心致志地去体味这宁静的月夜景色。“入玄微”三字,表明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玄”在这里指深奥、高远、不可测度的意思。“微”在这里是指微妙,难以捉摸的意思。诗人通过对江天夜色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它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浦江边上的环境时,只用了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描写船上的生活时,也只用了寥寥数笔就表达了人物的心情和遭遇。其次,它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例如,“寒浦”这个名词本身就很形象地表现了浦江的寒冷;而“照云惊离抱”这一形象化的诗句,则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它的每一句都很短,但都写得精炼而有力;它的每一个词语都很平实,但都富有韵味和节奏感。总之,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很有特点,既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又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既注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又追求音乐般的节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