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今日似前生,重著麻衣特地行。
经乱后囊新卷轴,出山来见旧公卿。
雨笼蛩壁吟灯影,风触蝉枝噪浪声。
闻道中兴重人物,不妨西去马蹄轻。
【注释】
投宣谕张侍郎乱后遇毗陵:投诚于宣谕张侍郎。宣谕,官名,为宋朝皇帝宣旨的使者或传达者。毗陵,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
此生今日似前生,重著麻衣特地行:这一辈子今天好像前生一样,穿着麻布衣服特意去办事。
经乱后囊新卷轴,出山来见旧公卿:经历了战乱之后,我带着新的卷轴出来(指重新做官),见到过去的同僚和大臣们。
雨笼蛩壁吟灯影,风触蝉枝噪浪声:雨水打湿了墙壁上的蟋蟀,蟋蟀在灯光下鸣叫;风拂动着蝉的枝条,发出嘈杂的声音。
闻道中兴重人物,不妨西去马蹄轻:听说现在朝廷正在大力起用人才,所以我可以向西去施展才能,不必担心马蹄声会因此加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时写的一首自述诗作。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了对国家政治形势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全诗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求取功名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关切。
诗人以“投宣谕张侍郎乱后遇毗陵”开头,表明了诗人归隐的初衷是为了投靠一位名为张侍郎的朋友。这位张侍郎在乱世中坚守信念,为国效力,成为了诗人归隐的重要原因。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乱世中的遭遇。“此生今日似前生,重著麻衣特地行”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和反思,暗示了诗人在乱世中历经磨难,始终坚守信念的决心。“经乱后囊新卷轴,出山来见旧公卿”则描绘了诗人重回官场的情景,以及他与过去同事和大臣们的重逢。
诗人转向表达对国家局势的关注。“雨笼蛩壁吟灯影,风触蝉枝噪浪声”通过描述风雨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形势的担忧和关注。同时,“闻道中兴重人物,不妨西去马蹄轻”则透露出诗人希望为国家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离开家乡,也无需担心自己的马蹄声会带来不便。
诗人以“闻道中兴重人物,不妨西去马蹄轻”收尾,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复兴的期望和信心。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形势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