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境别无唯此有,忍教醒坐对支公。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境别无唯此有,忍教醒坐对支公。
注释:
①中山临上人:即中山智藏,唐代著名高僧。他与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他的诗作多以清丽淡雅著称。
②“闲来”句:意谓在闲暇之时,我常在牡丹丛旁吟诵咏歌。
③“半雨”二句:意谓这春雨绵绵,风雨交加的三月里,人生难免有些愁苦悲戚。
④“开当”三句:意谓牡丹花开时正值美好的春光,然而一旦凋谢,便落到僧家的钵盂之中,化为空空的花瓣。
赏析: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是一首五律诗。诗人通过描绘牡丹的盛开与凋落,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闲来吟绕牡丹丛”,诗人用“闲来”二字,点明了自己闲暇之时,常常来到牡丹丛旁吟诵咏歌。这里的“闲来”既是指时间上的闲暇,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闲;而“吟绕”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与牡丹之间的亲密关系,仿佛它们已成为了彼此心灵相通的知己。这句诗不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而且也为下文的抒情铺垫了基础。
次句“花艳人生事略同”,意谓这繁花似锦的牡丹,其美丽之态与人生百态何其相似。这里,诗人用“艳”、“事略同”等词语,巧妙地将牡丹与人生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同时,这也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之一。
接下来的句子“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继续展开对牡丹与人生的思考。这里的“半雨半风”既指季节,又暗指人生的艰难曲折;而“三月内”则是指一年中的某个时间段;“多愁多病”则是指人生的忧愁与疾病困扰。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整句诗更加富有深意,也更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第三联“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则是诗人对于牡丹与人生的进一步诠释。这里的“韶景”指美好的时光或环境,而“韶景何妨好”则是指在这样的美好时光里,人们应该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落向僧家即是空”则是指牡丹虽然凋落,但其本质却已化为虚无,象征着人生短暂而又虚无缥缈的本质。这句诗不仅深化了对牡丹与人生的理解,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一联“一境别无唯此有,忍教醒坐对支公”,则是诗人对于牡丹与人生的总结性表达。这里的“一境”指一个特定的境界或境遇;而“唯此有”则是指在这个特定的境地里,只有牡丹的存在才是最为珍贵与难得的;“忍教醒坐对支公”则是指不忍心让清醒的人在这里坐着欣赏牡丹。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牡丹与人生的独特见解,而且也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与人生的描绘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人的语言精炼优美,意境深远独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