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李生何所之,家山窣云胡不归。
兵戈到处弄性命,礼乐向人生是非。
却与野猿同橡坞,还将溪鸟共渔矶。
也知不是男儿事,争奈时情贱布衣。
乱后逢李昭象叙别
杜荀鹤《乱后逢李昭象叙别》赏析
一、诗句原文及翻译
诗篇原文:
李生李生何所之,家山窣云胡不归。
兵戈到处弄性命,礼乐向人生是非。
却与野猿同橡坞,还将溪鸟共渔矶。
也知不是男儿事,争奈时情贱布衣。译文解释:
李生李生,何去何从?家乡的山峦云雾缭绕,为何不归去?
战争不断,生命如同刀尖,礼教和音乐成了人生的是非标准。
与野猿共处橡树洞,与溪鸟分享捕鱼台,明白这是非男子之事,但时世的情感使然,轻视布衣生活。
二、关键词注释
- *李生:李姓的人。*
- *何所之:何处去?*
- *家山:指自己的故乡。*
- *窣云:形容山间云雾缭绕。*
- *弄性命:比喻为了生存而冒险。*
- *礼乐:指传统礼教和音乐。*
- *是非:对错或好坏。*
- *野猿:森林中的动物。*
- *橡坞:橡树形成的洞穴。*
- ****渔矶:指渔民的钓鱼台。
三、赏析与解读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乱世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现实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李生”,既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称呼,也是他面对乱世时的一种自嘲和反思。
首句“李生李生何所之”直接点出“李生”的身份,并询问他的去处,反映了诗人在乱世中的迷茫和无助。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状态,强调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苦难。这里的“兵戈到处弄性命”,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述,也是对普通人生活的无情摧残。
尽管环境如此艰苦,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最后两句“却与野猿同橡坞,还将溪鸟共渔矶”中提到了与大自然为伴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但却是诗人内心真实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示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孤独与坚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这种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使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价值,也在思想层面上提供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