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刘十九:刘十九,即刘言史。唐人称排行最小的为“小”,故称刘十九为“小”。东堂:指王氏兄弟的府第。东堂集:指在王氏兄弟家中举行的宴饮之会。俗:风俗。

辟恶酒:用菊花泡制的药酒。辟,通“僻”。汤饼:蒸饼。茱萸香:指茱萸糕。茱萸,一种可入药的植物名,古人认为吃了可以辟邪气。假:同“暇”,闲暇之意。风:吹动。闲宇凉:闲静的庭院中透着凉意。主人:指王氏兄弟。尽欢意:尽情欢乐的意思。林景昼微茫:树木丛生,天色昏暗。

清切晚砧动:砧声清晰可闻。晚:晚上。清切:声音清脆、清晰。秋云光:指秋天的云彩,也形容天色昏暗。

【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节宴集抒怀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友情的眷恋和对人生易逝时光的感慨之情。全诗以重九佳节宴友为序,由菊而酒,由食而居,再由居返宴,最后以宴散而别作为结语,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开头两句写重阳风俗,点明题旨:“风俗尚九日”是说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此情安可忘”表明诗人对此情难忘。这两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丰富,它说明重阳节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人们乐于过的一个节日。

第三句“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诗人以重阳节吃菊花酒与茱萸糕为例,来突出重阳节的特点。菊花能祛病延年,所以人们在重阳节时饮菊花酒以辟恶气;茱萸是一种草药,据说有辟邪的功能,人们在重阳节时食用茱萸糕以辟邪气。这一句既点明了重阳节的特色,又为下文写宴饮作了铺垫。

第四句“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两句,写诗人在宴会上的所见所感。“云入”指的是天边的浮云,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内心的愁绪;“授衣”指的是给老人送寒衣,这里用来借喻自己的慷慨解囊之举;“风”字在这里是清风、清风拂面的意思,这里用来借喻宴会的舒适之感。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舒适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之情。

第五句“主人尽欢意”,是说主人尽兴地畅饮,兴致十分高。第六句“林景昼微茫”是说傍晚时分,树林里的景象显得昏暗。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之情。

第七句“清切晚砧动”,是说傍晚时分,砧石的声音清晰地传来。第八句“东西归鸟行”,是说从四面八方归来的鸟在天空中飞过。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繁忙而又美丽的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之情。

第九句“淹留怅为别”,是说诗人因为留恋宴会而迟迟不离去。第十句“日醉秋云光”是说诗人因为沉醉于宴席之中而醉倒在秋日的云霞之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之情。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宴会的描述来展现人物的心情和情感变化。诗中既有对重阳节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易逝时光的感慨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