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二首·其二》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五言律诗作品,通过咏古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诗句、译文以及注释和赏析:
- 诗句解读:《咏史二首·其二》的原文如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 “历览前贤国与家”:回顾历史上的贤臣良将和他们的国家。
- “成由勤俭破由奢”:国家的成功源于勤劳节约,失败则因为奢侈浪费。
- “何须琥珀方为枕”:表示不需要昂贵的枕头,简朴即可安眠。
- “岂得真珠始是车”:表示真正的财富并非珍珠,而是实际可用的物品。
- “运去不逢青海马”:命运不佳时,连好马也遇不上。
- “力穷难拔蜀山蛇”:力量耗尽时,连像蜀山般的巨蛇都难以撼动。
- “几人曾预南薰曲”:有多少人能预见到这样的历史转折?
- “终古苍梧哭翠华”:自古以来,哀悼那些消逝的美好事物。
翻译: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回顾先贤们为国家的兴盛所做的辛勤努力。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勤俭节约;相反地,他们的失败往往是由于过分的奢侈。为何需要昂贵的琥珀枕头才能安眠,又怎能用昂贵的真珠装饰作为豪华车辆呢?命运不济的时候,即使是珍贵的青海之马也难以驾驭;在力量用尽时,即便是强大的蜀山蛇也难以挣脱。又有谁会预见到这样的历史转折,又能有多少人会哀悼那逝去的美好时光?
注释:该诗反映了李商隐对于历史兴衰和权力腐化的看法。
赏析: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一,在咏史诗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