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诗句赏析:

  1. 露如微霰下前池
  • 描述初秋的夜晚,露水如同微小的雪花般洒落在池塘上。这里的“微霰”和“前池”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抒情铺垫了背景。
  • “微霰”不仅形容天气的寒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微妙感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
  1. 月过回塘万竹悲
  • “月过回塘”描绘了月光穿过曲折池塘的景象,给人以幽深和寂寥之感。
  • “万竹悲”则直接表达了竹子在月光下的哀伤,反映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情感的细腻。
  1. 浮世本来多聚散
  • 这里用“浮世”来概括世间,指出人世间的变迁无常。
  • “聚散”则强调了人生的不定性,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 红蕖何事亦离披
  • 以红荷花为例,诗人感叹其为何也会在秋天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易逝。
  • “离披”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与前文的“聚散”相呼应。
  1. 悠扬归梦惟灯见
  • 此句描述了诗人深夜独处时,只有灯火能陪伴他/她度过漫漫长夜,增添了孤独和寂寞感。
  • “归梦”可能指诗人的思念或梦想,而“惟灯见”则突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
  1. 濩落生涯独酒知
  • “濩落”意为空虚、落寞,反映了诗人的失意和孤独。
  • 饮酒成为诗人排解内心愁绪的方式,但这种自我麻醉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诗人更加感到无助。
  1. 岂到白头长只尔
  • 诗人发出了对未来的疑问和忧虑,表达了对命运的不公和无力改变现实的感慨。
  • “嵩阳松雪有心期”作为结尾,既呼应了诗题中的“宴作”,也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初秋夜景的描绘和对人生聚散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李商隐深沉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人情世态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际关系冷漠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