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
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听尹炼师弹琴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
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注释
- “至乐”:最高境界的快乐,这里指音乐的最高境界。
- “太一”:宇宙的原始元气,也用作对天地万物的总称。
- “幽琴”:古琴的一种,音色深沉。
- “乾坤”:天地,象征宇宙和自然。
- “郑声”:郑国的音调,多指淫靡之音。
- “此道”:这里指音乐之道,高雅的艺术。
- “伯牙”:古代著名的琴师,相传他曾在野外弹奏琴,被知音子期所听,两人结为知音。
- “夫子”:对老师的尊称。
- “都忘”:全部忘记了,形容完全陶醉或沉浸其中。
- “迩城阙”:近在咫尺的城市宫阙。
- “清心魂”: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感到精神振奋。
- “幽音”:深奥的音乐,这里指古琴曲的深沉美妙之处。
- “谁与论”:与谁说得出、理解得了这种高深的音乐呢?
译文
最高的快乐源于宇宙的原始元气,深邃的古琴声和谐地融入大自然之中。长久以来淫靡的郑国乐曲扰乱了高雅音乐的正统地位,这样的乐道如今难得有人尊崇。我有幸见到尹炼师,他就像伯牙再生一般,他的琴艺让我仿佛又见到了知音子期。人们往往只是随波逐流,而真正的学者则能洞察事物的本质,从源头上把握它。高山峻岭巍然耸立,大河激流奔腾不息。我们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只感受到心灵的纯净和精神的振奋。当代缺乏能识别细微差别的人,那么深沉优美的音乐又有谁能与之讨论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尹炼师弹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至高无上境界的赞美和向往。诗中用“至乐”、“幽琴”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古琴之声的深邃与和谐之美。同时,通过对“郑声”与“此道”对比的运用,强调了高雅艺术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性。此外,诗人通过描绘高山、大河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境界。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音乐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