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家送爱子,愁见灞头春。
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
县西函谷路,城北大阳津。
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

【解析】

“卿家送爱子,愁见灞头春”句注释:卿家送你的儿子,我愁见灞头的春景。

“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句注释:看到你那青色的官袍,羡慕它的颜色鲜艳,看到你黄色的新绶带,羡慕它的光彩夺目。

“县西函谷路,城北大阳津。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句注释:县西是通向函谷关的道路,城北大阳桥下有渭水横流。夕阳西下,战马嘶鸣,征鞍叮当,一路尘土飞扬。

赏析:本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一句“卿家送爱子,愁见灞头春”。诗人说,我家送走了儿子,看着灞桥上春天的景色,心中十分愁苦。这句中一个“愁”字,表现了诗人送别的无限惆怅和伤感。诗人不说送别时的情景如何,而是通过送别的地点——灞桥,以及送别的时间——春季,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惆怅。灞桥,在西安市东约30公里处,为古代长安东面通往华阴的交通要道。这里地势高耸,是送别亲友的地方。《古诗十九首》中有“行者怀居,王事无旷。登高临远,愁思萦绕”之句,可见送别之难已非一日,而灞桥则又是最典型的代表,因此后人常以此代指送别之地。灞桥之春,自然也就成了离愁的代言词。

第二句“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是说,看到你那青色的官袍,羡慕它的颜色鲜艳,看到你黄色的新绶带,羡慕它的光彩夺目。这两句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朋友比作青袍、黄绶,突出了朋友的形象,也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

第三四句描写的是诗人送别的地点——函谷关和渭水桥下的大阳镇。函谷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江口市西南60千米处,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关隘之一,素有“天险”之称。渭水,古称漆水、沮水,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南麓的泾河支流鸟鼠河,北流至宝鸡市陈仓区入渭河。渭水桥即渭水之上的大阳桥。

最后两句“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是说夕阳西下,战马嘶鸣,战鞍叮当,一路尘土飞扬。这是送别之际的典型场面。诗人用“日暮征鞍去”、“一片尘”来渲染离别的气氛。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把送别友人的场面写得细腻动人,富有情意。

【答案】

送张卿郎君赴硖石尉

卿家送爱子,愁见灞头春。

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

县西函谷路,城北大阳津。

东郊一片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