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
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注释】
- 虞秘省:官署名,唐玄宗时置。
- 校书:官名,掌管图书、经籍。
- 赴虞乡丞:前往虞乡当县丞。虞乡,地名,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南。
- 花绶傍腰新:花饰的腰带贴身挂着。花绶,佩巾上的装饰花纹。
- 关东县欲春:指春天将至,关东地区将要春暖花开。
- 残书厌科斗:指书卷已读完,用尽了墨汁,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科斗,一种书写工具,即木简。
- 旧阁别麒麟:指旧有的官邸已经更换为麒麟阁,象征着皇帝对功臣的表彰。
- 虞坂临官舍:虞坂,地名,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城南。虞坂临官舍,指虞坂边上有官署。
- 条山映吏人:条山,山名,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北。映,反射。吏人,官吏。
- 看君有知己:看你有知心朋友。
- 坦腹向平津:形容心情畅快的样子。坦腹,袒露腹部。向平津,指心情舒畅地来到平静的水滨。平津,水边平缓的地方,这里指水边的平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作者送好友秘省虞校书(名不详)去虞乡当县丞而作。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深远。
首联“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以衣带喻书,写友人即将赴任之时,衣带新得花绶,暗示其仕途得意。“关东”,泛指关中东部,即长安附近一带。“欲春”,“春”指春天来临的意思。这一句既写季节,又暗示友人赴任时间,同时透露出对友人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颔联“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描写了友人离开后的书房场景。“残书”,指已读的书。“厌科斗”,意谓已读尽所有书籍,科斗是古代一种书写工具,此处比喻文字。两句的意思是说,友人离去之后,书房里的书籍已经读完了,只剩下墨迹已经模糊不清的文字。“旧阁别麒麟”,指的是旧有的官邸已更换为麒麟阁,象征着皇帝对功臣的表彰。这里的“麒麟阁”是指汉文帝所建的藏书阁,用来收藏天下的兵法、地图等重要文献。
颈联“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虞坂和条山都是地理位置。这句中,“映”字形象地描述了虞坂与官吏之间的互动关系。虞坂上官员们的身影映照着周围的山水,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尾联“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是全诗的高潮所在,也是情感最为丰富的部分。“看君有知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知己”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知己。诗人通过“看君有知己”这一表达方式,展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其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坦腹向平津”,则描绘了一幅诗人想象中的友人心情畅快、无忧无虑的形象。这里的“平津”既可以理解为宁静的水边平原,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祝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