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春日寻访陶渊明故居的所见;颔联写陶家门前,花柳交映的美景;颈联用拟人手法写景,以“药碗”和“鱼竿”比喻陶潜之“酒壶”与“钓竿”:末联则点出寻访陶隐居的目的。全诗语言清丽,意境优美。
【答案】
译文
春风暖洋洋,太阳光闪闪。黄莺在村边飞。桃花明亮潘子县,杨柳昏暗陶公门。药碗像山影晃动,鱼竿带水痕。南桥上车马喧嚷,为什么这样嘈杂?
注释
潘子:地名,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内。陶公:指东晋陶渊明。
赏析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平仄声调协调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
首句“风暖日暾暾”,是说春天来临,天气变暖,阳光明媚。这一句中“日”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表示“太阳”,这里用来形容“太阳”的样子。而“暾暾”则形容日光灿烂。
次句“黄鹂飞近村”,写诗人来到陶渊明的故居,看到黄莺在村边飞舞。黄莺,即黄雀,一种小鸟。“黄鹂”为黄莺的古称。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有归隐田园的愿望,他一生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因此,他的住所周围环境幽美,鸟语花香。“黄鹂飞近村”,正是这种美好景象的写照。
三四两句写陶家门前,花柳交映的美景。“花明潘子县”,“潘子”,即潘岳,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其家乡在山西临汾县西南的潘村。潘岳曾任洛阳令,后迁任河南尹。他的文章辞藻华丽,文章写得漂亮。《世说新语》记载,潘岳曾作过一首诗:“荡子何所思,游子何所如,思乐难存想,忆昔不可追。原野旷千载,桑田无复期。亭皋望已远,中川视犹疲。粲林纷如织,哀草聚如米。”后人将潘岳比作晋朝的谢灵运。“柳暗陶公门”,陶潜的门第在潘岳之后。潘岳的门第是晋代名门望族,所以陶渊明的门第也应当算得上高门大族。“柳暗陶门”,说明陶家的门廊被茂密的柳树遮蔽了,显得更加幽深、静谧。
五六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景,以“药碗”比喻陶潜之“酒壶”,以“鱼竿”比喻陶潜之“钓竿”。这两个比喻十分贴切、生动。陶潜有《饮酒·二十首》其一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有《五柳先生传》云:“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这些诗句表明陶潜的生活十分简朴。陶潜有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饮酒·其四》)等,这些诗句表现了陶潜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性格。因此,“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两句,既形象地写出诗人对陶潜的喜爱之情,又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最后两句点出寻访陶隐居的目的。陶潜有《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潜有《归去来兮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有《饮酒·其五》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有《移居·其二》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陶潜有《归园田居·其四》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榆荚即使长,桃梗终独柔。”“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潜有《饮酒·其五》云:“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策杖柴门外,临溪步秋石。”陶潜有《饮酒·其六》云:“伴我赏绿苔,清歌聊自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有《饮酒·其七》云:“采菊遍东篱,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潜有《饮酒·其十》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十五》)陶潜有《饮酒·其十九》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潜有《饮酒·其十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二十》)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整首诗风格清新脱俗,语言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