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注】盘石寺:在今四川彭县西,唐时为名胜。郑和尚:不详。

【译文】

暂来拜访高僧谈论佛理,又来寻找野寺中的孤独。

岸上的花儿掩映着水碓,溪水倒映着风炉的影子。

顶上有巢的喜鹊,衣服中还挂着旧时的珍珠。

谈论佛学还没有得要领,只得停舟徘徊不前。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全诗四句,写诗人在盘石寺与郑和尚的一段对话和对盘石寺景色的描绘。第一句说去访僧人,第二句说找寺庙。第三句写山景之美,第四句写寺庙之静。第五句以鸟喻人,第六句以物喻物,都是写景。最后两句写诗人在盘石寺未能悟道,只好作罢而归。

盘石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环境幽美,景色迷人,是诗人向往的地方。诗人来到这里,见到一位出家人,便向他请教佛法。两人谈得投机,于是又去寻找那座孤寂的寺庙。“来寻野寺孤”,说明寺庙虽然荒僻,但却很值得探访、研究。

盘石寺的景色十分优美。诗人用“岸花”、“水碓”、“溪水”、“风炉”等景物,勾勒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岸花藏水碓”,指岸边的花儿掩映在水碓上;“溪水映风炉”,指溪水在风炉影子下流动。这些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风光。

郑和尚是位高僧,他的住所也一定非常清幽。但是,对于诗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因为在他的心目中,真正值得追求的并不是物质生活,而是精神上的寄托和解脱。因此当他来到这个孤寂的小庙后,他并没有感到满足;相反,他还觉得这里更符合他的愿望,于是更加深入地探讨起佛学的问题来。

由于他对佛学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尽管他在这里逗留了很久,但仍未得到真正的领悟。这时他只好收拾行囊,准备离开。“谈禅未得去”,是他离开的原因;“辍棹且踟蹰”,则是他临走时的表现。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佛教充满了向往之情。他不仅喜欢佛教所提倡的那种宁静安详的生活境界,而且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超脱尘世的纷扰,达到精神解脱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也有所反映。如《赠刘十八》中写道:“晚泊浔阳郭,津亭酒一壶。渔歌知浦口,乡梦隔湖隅。云树苍梧缺,江天白鹭孤。谁家新砧发,遥夜闻悲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