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
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
长安祗千里,何事信音稀。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这句诗描绘了客舍旁梨树上的叶子由绿变红,而邻居家的妇女正忙着缝制寒衣。这一句通过色彩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迭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变迁。“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诗人在梦中与家乡亲人团聚,醒来时不禁泪水满眶,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洛阳的洛水即将流尽,而远在缑山上观望,长安城显得越发渺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最后两句“长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诗人感叹长安距离家乡只有短短千里之遥,但为何音讯稀少,表达了对家人安危的担忧和对信息传递受阻的无奈。”}
诗句注释:
- 客舍:旅店。梨叶:梨树叶子。赤:红色。
- 邻家:隔壁的人家。捣衣:洗衣服时用棒敲打衣物以去除污渍。
- 夜来:昨天晚上。尝有:曾经有过。
- 梦:梦到。缘:因为。
- 洛水:指洛阳附近的河流。洛水行欲尽:意为洛阳的洛水快要流尽了。
- 缑山:位于陕西周至的一座山,传说中神仙居住之地。看渐微:望着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 长安:古都名,今陕西省西安市。只千里:仅仅几千里的距离。
- 何事:为何。信音稀:书信稀少,意味着消息不通。
译文:
昨夜我梦见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醒来却泪流满面,思念之情无法抑制。洛阳的洛水快要流尽,望向远方的缑山,发现长安城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为什么长安与家乡之间的联系如此稀少和困难?
赏析:
这首诗是岑参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家人安危的担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实与梦境、近景与远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同时,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既符合唐代诗歌的审美特点,又能够深刻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