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
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
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
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缑山夜月》中的前半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注释:在这里,李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他选择了一个靠近中岳的地方来建造自己的草堂,这里的环境充满了绿色植被和流水的声音,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把这种生活状态称为“水木兴”。

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注释:李白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文字和学问的厌倦,他想要摆脱那些束缚,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看到太阳的光芒在山谷中消失,而知了的声音却在村庄中喧闹,这种对比让他感到满足。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
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注释:这是李白回忆起过去与道士的交流,以及他在秋天时观赏落叶、思考人生的情景。这里的“清净源”可能是他在道家思想中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注释:这里描述了李白独自出游时的心境,他想念着老朋友李寻阳(求仲),并且邀请王孙来共享这份宁静。随后他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雨水从南方的山谷落下,山峰从东方的原野中出现。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
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注释:在这段诗中,李白描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放松和自在。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忧虑逐渐减少,对于道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同时,他还提到了他所看到的景象:清晨的阳光洒在枕头上,远方的船只在天空中渐行渐远。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
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注释:这里李白提到了尚平,可能是他的朋友或是志同道合的人。他感到疑惑,不知道这个人现在在哪里。最后,他站在云层消散的地方,望向广阔的夜空,月亮照亮了整个庭院。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李白在缑山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美好和宁静,以及他与朋友的深厚友谊,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的意象如山水、云、月等,都富有浓厚的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夜晚,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