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终南山草堂所作,表现了作者隐逸山林、寄情山水的情怀。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注释】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为中国古代五岳之一。双峰:指两座山峰并排耸立。草堂:指作者隐居之所,即今西安长安区的草堂寺遗址。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注释】收敛行踪,回到田野之中;心境宁静,与世俗之人告别。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注释】白天返回草堂休息,只与两座山峰相对而坐。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注释】兴致来了,便尽情地游览;所做的事情符合自然之美,令人感到愉悦。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注释】在高悬的窗户下撰写文章,黄昏时分可以看到城内的景象。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注释】过去被世人误解,因此辜负了自己长久以来对自然的热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注释】长时间与山林树木告别,直到来到松树柏树繁茂的大地方。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注释】偶尔来到简陋的寺院,经常有机会与名僧相见。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注释】有时跟着打柴人或渔夫一起劳作,整个白天都不用戴帽子。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注释】山崖口处升起一轮新月,石头门洞透出苍茫云气。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注释】色彩映照于深深的树林中,光线摇曳于清澈的湖面上。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注释】怀念郑谷这位高人雅士,也想起严光这位古代的隐士。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注释】美好的事物仍值得追寻,那位远去的人已千年不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终南山草堂风光的七律。全诗以“终南山双峰草堂作”作为开篇,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的情怀。接下来四句描写了作者在草堂中的日常生活,以及与自然景物的互动。其中“兴来恣佳游”一句,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尽管作者对自然有深厚的感情,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过去的一些错误选择,如曾因被人误解而辜负了自己的热爱生活之情。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随后,诗中转向了作者与友人的交往,如“及来松杉大”“屡得名僧会”,描述了与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光。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作者的闲适生活,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重视。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描写了作者在终南山的所见所感。如“新月”、“苍霭”、“潭水”等意象,都富有诗意,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诗中的“缅怀”与“遥想”等词汇,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最后四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感叹了那些已经离去的古代高人。这种感慨既有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的隐居生活,又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