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
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
九月山叶赤,溪云淡秋容。
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
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
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
夕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
心澹水木会,兴幽鱼鸟通。
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
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
【注释】
潘陵:山名,在洛阳南。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秋夕:秋季傍晚。凭眺:眺望。
草堂:诗人住所附近的园林。少室居止:在少室山居住。少室:山名。潘、峰:山名,都是洛阳的山峰。夜静:夜深人静,没有声音。松:山中松树。
月出:月亮升起。潘岭尖:即“潘岳”,晋代著名文学家。《世说新语》载:“潘岳为河阳县令,有客言:‘闻君善修音,试往看之。’遂命驾诣县,问:‘何以为声?’因取旅舍女歌手,使赋诗。女既得题,便自为诗曰:‘余所不乐者,七发八解;琴瑟起于幽室,而变于高堂。’”
照见十六峰:指月光照到洛阳城的北面。
九月:指农历九月(农历八月),秋天。山叶:山中的树叶。赤:红,指树叶。
溪云淡秋容:指秋天的山景,溪水边的云雾淡雅,衬托出秋天的景色。
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指夕阳西沉时,火光照亮了伊阳村的房屋,炊烟袅袅升起。
尚子:指王尚子,当时任司农卿,与友人蒋生有交往。难再逢:指难以再次相遇。
胜惬只自知:意思是只有自己才能感到心满意足,别人无法理解。只:只有,独自。
昨诣山僧期:昨天去拜访一位山里的僧人。天坛东:位于洛阳东北郊,是东汉明帝为祭祀天地神明而建造的祭天坛。
向:朝,这里指去拜谒或拜访。
转爱丘壑:指喜爱山林的山水风光。丘壑:指山和水。
心澹:心情平静。水木会:指自然界的和谐景象。水木,泛指花草树木。会:和谐。
稀微:稀少细微的景物。
了:明白,清楚。
出:出现。处:住处。
不同:不一样。
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何况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做官的欲望,发誓永远跟随道士的风范。
【赏析】
此为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作者在山中独处时触景生情而作,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清高脱俗的情怀。全诗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景相生。
首联写诗人从洛阳城回到山上的居所,夜深时分听到山风松涛声,不禁感叹山中宁静祥和的意境。颔联描绘了诗人登上山顶远望所见之美景,月光照亮了洛阳北面的山峰,山中的树木也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下。颈联写诗人看到山下的山叶已经变成了红色,而山上的云雾却十分清淡,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尾联则是对前文的总结,指出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心中十分满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心灵的平静和愉悦,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和追求自然之美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味,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