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
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
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
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
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
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
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
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
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诗句释义】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译文】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诗人以清新淡雅之笔,绘出了王判官西津所居的幽美景色和闲适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平易自然,不假雕琢,却有天然之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联两句是说: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胜迹不在远,是指胜迹并非一定要在远离人间的地方才显得幽静,而只要人们能够静心去欣赏,就能感受到胜迹带来的幽静之美;爱君池馆幽,则是说王判官的居处虽然远离尘嚣,但却有一种幽静之美让人喜爱。这一联是说王判官的居所虽然远离尘嚣,但却有一种幽静之美让人喜爱。
颔联两句是说: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这两句是说王判官的居所虽然远离尘嚣,但仍然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这里的“素怀”指的是王判官的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态,而“岩中诺”则是指王判官在山中的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颈联两句是说: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这两句是说王判官的居所虽然远离尘嚣,但却有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这里的“何必”是说王判官不必亲自到清溪去寻觅沧洲,而是可以通过他的居所感受到沧洲的美景。这里的“沧洲”则是指沧江中的小洲。
尾联两句是说: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这两句是说王判官的居所虽然远离尘嚣,但却有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这里的“潜移”是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而“暗引”则是指悄无声息地引领着江水的流向。
尾联两句是说: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这两句是说王判官的居所周围树木茂盛、竹林茂密,使得白天的阳光都先被树叶挡住了;而到了晚上,竹影斑驳地映照着月光。这里的“树密”和“竹深”都是用来形容王判官的居所周围环境的特点;而“昼先夜”和“夏已秋”则是用来形容王判官的居所周围时间的流转。
尾联两句是说: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这两句是说王判官的居所周围有沙滩上的鸟儿栖息在笔床上;而溪边的花朵则点缀在帘钩上。这里的“沙鸟”和“溪花”都是用来形容王判官的居所周围环境的美景;而“上笔床”和“彗帘钩”则是用来形容王判官的居所周围生活情趣的体现。
尾联两句是说: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这两句是说王判官不以功名利禄为追求目标,而是将精力投入到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中去。这里的“夫子”是尊称王判官;而“贱簪冕”则是指王判官轻视官场中的功名利禄;而“注心向林丘”则是说王判官把心力集中在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之上。
尾联两句是说: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这两句是说王判官在闲暇时会登上公堂眺望远方,然后垂钓于江边的小舟中。这里的“落日”和“公堂”都是用来描绘王判官的悠闲生活;而“垂纶”则是指垂钓的动作;而“乘钓舟”则是说通过垂钓的方式感受江水的魅力。
尾联两句是说: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这两句是说王判官在闲暇时会吟诵诗篇以怀念楚地的老友人;同时也会携带美酒随江鸥共度时光。这里的“赋诗”和“江鸥”都是用来描绘王判官的闲情逸致;而“忆楚老”则是说王判官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老友的思念之情;而“载酒随江鸥”则是说王判官通过携带美酒的方式来陪伴江鸥共度时光。
尾联两句是说: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这两句是说王判官是一个独立而洒脱的官吏,他独自居住在西津所居之处。这里的“翛然一傲吏”是形容王判官的性格特点——独立不羁、不受世俗束缚;而“独在西津头”则是说他独自居住在西津所居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