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
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
东溪草堂路,来往行自熟。
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

【注释】

华严寺:即华严寺,在今浙江天台山。瑰公:唐高僧道绰,住华严寺,号“华严三昧”。禅房:和尚的房间,这里指道绰的卧室。

朝从老僧饭:早晨跟随老和尚用饭。

昨日崖口宿:昨天在悬崖下的石洞中住宿。

锡杖:佛教僧人用的杖。

绳床:绳编的床。

东溪:东面的溪水。

草堂:草屋。

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雾缭绕。

羁束:束缚、约束。

【赏析】

题于华严寺瑰公禅房

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

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

东溪草堂路,来往行自熟。

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

这首诗是诗人对华严寺瑰公禅房的题咏。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抒情,最后二句点明题意。

瑰公,唐代禅宗高僧,住在华严寺。他以禅悟闻名于后世,有《五灯会元》记载其事迹。

首联“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写华严寺周围群峰环列,翠绿欲滴,天气晴朗时,可以伸手掬取几捧。这两句为背景铺垫,为后文写瑰公生活和修行的环境作铺垫。

颔联“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写诗人与老和尚一起吃饭,并在昨天在悬崖上的石洞过夜。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老和尚之间的情谊。

颈联“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写瑰公的禅房中有根拄杖、一张绳床,旁边是一株枯萎的松树、一棵竹子。这两句描绘了寺庙中的静谧景象,同时也表现了瑰公的禅修生活。

尾联“东溪草堂路,来往行自熟。”写诗人沿着东溪草堂的路走来走去,已经非常熟悉这条道路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华严寺周边环境的熟悉和亲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瑰公禅师的崇敬之情。瑰公禅师生活在华严寺,远离尘嚣,过着清寂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瑰公禅师的生活环境和修行方式,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